海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154.html四川巴中城区南龛风景名胜区的将帅碑林,大家都知道是张崇鱼创建起来的。在这里,余块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13万余名红军将士的名字。纪念馆里的山坡下,多名红军将士在此长眠。↑将帅碑林大门。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年1月至2月“中国好人榜”,85岁的张崇鱼入选“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4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张崇鱼时,他和朋友再次踏上征集、编著整理红军史料之路。张崇鱼介绍,从年开始,他还未退休就有了建将帅碑林的想法。经过不懈努力,在巴中南龛风景名胜区余亩土地上,建成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他说:“为红军将士树碑立传,讲好红色故事,让后人瞻仰,把红军精神世代传承下去!”85岁老人上榜“中国好人”还在为征集、编著整理红军史料奔走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年1月至2月“中国好人榜”,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四川巴中老人张崇鱼入选“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他今年85岁,系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终身名誉馆长、红四方面军历史研究会会长。↑网站截图。4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上张崇鱼,得知他和朋友一起从巴中经重庆到上海“游玩”。他在电话中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他的“养老生活”。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询问才得知,当天晚上,他和朋友一起在上海会见一名老红军后代,为征集、编著整理红军史料收集内容。此次活动,张崇鱼表示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最后在成都市都江堰结束。巴中城区南龛风景名胜区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大家都知道是张崇鱼创建起来的。在这里,余块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13万余名红军将士的名字。纪念馆里的山坡下,多名红军将士在此长眠。张崇鱼介绍,将帅碑林建成后,从年起,他又开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除了在巴中本地走访以外,还遍访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收集了2万余名“三红”人员的资料。如今,85岁高龄的张崇鱼仍然在为征集、编著整理红军史料而奔走。29年前参加一次活动萌生为红军树碑立传想法,传承红军精神张崇鱼介绍,为红军将士树碑立传的想法是在年,那时他担任原巴中市(属于原来的达川地区,后叫达州)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委主任,在参加纪念红军入川60周年庆典活动中,对红四方面军在巴中的相关历史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他说:“就因为那次活动,深深地感觉到红军精神和文化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开始有了建造将帅碑林的想法。”年,张崇鱼和同事们在没有专人、专款、专门办公室和电话的艰苦条件下,自筹元资金征集、编著整理红军史料。他们的第一站是达州,之后是武汉、长沙、福州和广州,随后奔赴全国各地。张崇鱼介绍,对搜集到的红军将领信息进行整理后,需要雕刻在花岗岩石碑上。石碑需要资金,打石碑也需要工钱。张崇鱼说:“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对参观碑林的人员收取门票,2元、3元、5元和10元都收过,后来依靠社会各界支持,我们20多年筹集到多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将帅碑林的建设和运行中。”张崇鱼介绍,将帅碑林于年正式建成。同年,中央宣传部公布将帅碑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此,四川巴中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受到全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