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市按照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依法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标对表精准施策,突出抓症结、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控制工业污染、交通污染、扬尘污染、生活污染,增强监管能力、科研能力“四控两增”措施,实施余项工程措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燃煤SO2和工业烟粉尘排放下降尤为明显,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天,同比增加13天,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规划约束性考核指标。
然而,受夏季高温、冬季静风多雾等不利气象因素制约,以及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城市建设快速化推进等影响,当前我市空气质量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哪些难点?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断提升重庆“气质”?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中心专家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污染天气为何偏爱冬春季节?
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蒋昌潭介绍,从近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看,历年冬春季都是我市空气污染的高发季节,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年PM2.5超标天数达21天。
“从气象条件分析来看,冬春季大气扩散条件持续不利,大气环境容量急剧压缩是导致空气污染频发的重要诱因。”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陈道劲介绍,我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受盆地北部秦岭大巴山脉的影响,冬春季北方冷空气难以进入到我市,天气条件往往会较长时间的维持在静稳状态,大部时段地面风速小于1.5米/秒,冬季降水量往往不到全年的10%,且逆温出现频率较高,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持续累积,再加上我市属于全国高湿区,早晚空气相对湿度大、多雾,加剧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和二次转化。
在这种持续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容量急剧压缩,即使污染物排放与其他季节基本相同,也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大气污染。
在区域污染传输方面,冬春季期间受大范围区域性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我市周边城市特别是成渝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普遍比较差。
同时,受区域城市群间大气污染传输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区域连片污染态势,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我市冬春季期间的空气污染程度。
年12月中旬,重庆主要受偏西波动气流影响,主城区以阴天或多云天气为主,相对湿度在75%-%,非常有利于雾霾天气发生。此外,该段时期主城区持续有逆温现象发生,且为多层逆温,尤其是12月15日,平均逆温强度达到14.9℃/Km,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垂直输送。
同时,该段时期主城区平均风速为1米/秒,最大风速为2.1米/秒,且小于1.5米/秒的风速百分比高达87%,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另外,从全国形势来看,本轮污染过程也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我市周边的陕西、四川、湖北等省份大部分城市都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天气过程,特别是成渝城市群出现较大范围的空气污染。
截至年12月20日,周边城市实时AQI最大值分别为:成都()、广安()、巴中()、达州()、泸州()、宜宾(),均达到重度污染级别。
造成我市大气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
“交通污染对PM2.5的贡献最大。”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振亮介绍,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万辆,同比增长11.6%,其中汽车万辆(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增长13.6%,预计到年将达万辆。主城区机动车万辆,同比增长13.2%,汽车.7万辆,增长13.0%。
我市山多、坡陡、路窄,交通源在主城区贡献了约82%的氮氧化物、51%的挥发性有机物、40%的颗粒物,交通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呈上升、加重趋势。同时,主城区内环以内分布20余个以柴油车为主的长途客运站、货运站、农贸市场、商贸市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重。
特别是受冬春季低温高湿天气的影响,汽车尾气中颗粒物排放量会大幅增加。
●低温环境使催化剂达到工作温度的时间变长,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
●空气湿度增加会导致吸入发动机的空气含氧量降低,燃料燃烧不完全,导致颗粒物排放增加。
●冬春季节交通运输压力变大,近期由于主城区“三桥”限号取消,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率攀升,车辆怠速现象急剧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增长明显。
另外,与去年同期相比,扬尘污染方面的污染依然量大而广。究其原因,主要是主城区建筑工地体量有所增加,扬尘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上升,大型重点工程相继开工,给全市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的控制增加了较大的压力。
生活类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冬春季月份是大春作物收获、小春作物播种的交替期,是作物秸秆焚烧的高发期,而且时间相对集中,短时间内烟尘对颗粒物的影响较大。
●露天焚烧和烟熏腊肉行为也明显多于其他季节。
●餐饮油烟排放量环比增加,冬春季节日、年底聚餐、宴请相对增多,蒸煮的烹饪方式较少,煎炸烹炒方式较多,餐饮油烟排放水平有所上升。
此外,近年来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影响,导致优良天数减少4—6天,PM2.5浓度上升1.5—2微克/立方米。
特别是在叠加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的情况下,往往会呈现快速恶化趋势。有鉴于此,我市已经参照京津沪及成都、武汉、贵阳等大城市主城区烟花爆竹禁放的做法,市人大常委会于年12月29日组织对《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恢复禁燃区,定于从年2月1日起,在绕城高速以内区域(含绕城高速)和北碚区、渝西各区的城市建成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他区县城区参照执行。在3%的国土面积(约平方公里)搞禁放,是为了保障全市33%人口(0余万)的生态环境权益。
空气重污染时有哪些应急机制?
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丹介绍,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空气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提高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危害程度,确保环境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我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重庆市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该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或即将发生空气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或等于)的应对工作。
●在日常监测方面,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实时报、日报及预报。监测项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市气象局负责气象要素的监测与预警预报,开展空气污染时段天气情况预测及气象状况的趋势分析。监测项目包括常规气象要素、大气成分观测、大气能见度等。
●在应急监测方面,规定要在常规大气环境监测和环境气象监测网络的基础上,视情况增加高空和移动监测手段,开展高空污染物和高空环境气象要素监测以及重点区域移动车载式连续监测。
按照空气重污染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将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
●其中,蓝色预警为预测AQI日均值将持续1天,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黄色预警为预测AQI日均值将持续2天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橙色预警为预测AQI日均值将持续3天,且出现AQI日均值将持续1天,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红色预警为预测AQI日均值将持续4天及以上,且出现AQI日均值将持续2天及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将持续1天及以上时。
预警信息内容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空气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间、范围、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预警级别、潜在的危险程度、已采取的措施、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及需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级由低到高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发布蓝色、黄色预警信息后,分别启动Ⅳ级、Ⅲ级应急响应;发布橙色、红色预警信息后,分别启动Ⅱ级、Ⅰ级应急响应。
近年来,我市重污染天数显著减少,3年为38天,7年为4天,年为1天,市政府提出的目标是通过预报、预警、应急,主城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我市大气污染控制工作面临的难点?
从全国来看,以臭氧、PM2.5为代表的二次污染物产生和污染源清单极为复杂,缺乏精细分析、精准管控、精量减排的技术支撑。在我市层面,面临夏秋季臭氧超标、冬春季PM2.5超标、全年二氧化氮超标“三重压力”,主城和渝西片区达标难度极大。
以挥发性有机物(自然源排放占12.8%,难以控制)、氮氧化物为主要前体物的臭氧超标成为夏秋季优良天数减少的主要原因,7年我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15.6%,年臭氧浓度再次同比上升1.8%。
另外,地理气象条件和资源禀赋制约空气质量改善。我市的盆地、冬季静风和逆温、夏季高温等气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导致夏秋季臭氧、冬春季PM2.5影响突出。约85%的PM2.5超标天数集中在12月到次年2月,约90%臭氧超标天数集中在5—8月。
污染天气市民怎样做好防护?
李振亮建议,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开窗通风时间,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空气净化装置;室外工作、执勤、作业、活动等人员可以采取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室外工作时间等必要的防护措施。
我市下一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年,我市将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精心细化落实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细化方案和措施,着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突出“四控两增”措施,确保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内,让老百姓感受更多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一是以执行6项国家新标准和优化运输结构为重点,控制交通污染。
全面执行国六汽柴油、在用汽油车、在用柴油车、国六轻型车、国六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国家新标准。
●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
●5月1日起,实施在用车排放检验新标准,加强在用车排放监管。
●7月1日起,执行新车国六排放标准,抽检新车重点车型不少于20辆。
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严查冒黑烟车辆、超标车并督促治理。淘汰、治理柴油车不少于辆。
严格执行高排放车辆、货运车限行规定。全面完成主城区内环以内4座长途汽车站长途客运班线外迁、2座货运站外迁工作。
全市建设充电桩0套,推广新能源汽车00辆,推动主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和江北机场地勤车使用纯电动汽车。加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治理,推进船舶岸电改造,推广LNG船舶。
二是以执行国家特别排放限值和超低排放标准为重点,持续控制工业污染。
●推动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督促企业通过提标改造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帮助企业落实好环保电价和减税政策。
●完成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水泥企业、垃圾发电机组、日用玻璃制品企业、废气扰民企业深度治理,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利用能耗、环保、技术等手段依法依规依标推动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退出,鼓励水泥、烧结砖瓦企业错峰生产。
三是以落实施工工地绿色管控规定和道路清扫保洁规程为重点控制扬尘污染。
●结合城市提升行动,强化施工扬尘控制“红黄绿”标志动态管理,提升绿色工地比例和长效管控水平,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个,达到绿色标志工地即使重污染天气也可以施工。
●加大主次干道清扫保洁频次和质量,突出污染天气应急冲洗保洁,提高主要道路机扫率,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条。
●减少城市裸地扬尘,覆盖或绿化至少万平方米裸土。
四是以餐饮油烟深度治理和达标排放为重点,控制生活污染。
●大力整治餐饮油烟,完成0余家公共机构食堂和餐饮业油烟治理,达到重庆市地方标准。
●严管露天焚烧,规范腊肉熏制点。强化秸秆管控,完善网格化监管制度,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15平方公里,开展居住区附近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臭气整治。
●绕城高速公路及以内区域和北碚区、渝西各区城市建成区推行烟花爆竹禁放工作。
五是以强化污染应对和压实责任为重点,增强监管工作。
●细化落实各单位大气污染治理和监管责任,“点对点”强化空气污染应急联防联控,突出精细化管控,用数据调度、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执法。
●加强预警约谈,对优良天数不增反减、PM2.5浓度不降反升的区县,督促其分析原因、制订方案、高质量开展整改。以主城、渝西片区为重点,精准应对污染。
●落实川渝战略合作协议要求,与成都、达州、广安、南充等强化跨区域联防联控联动。
●加强宣传引导,宣讲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强化群防群治,发布污染防护提醒信息。
六是以PM2.5和臭氧为重点,增强科研保障。
●开展科技攻关,建设大气污染源动态清单数据库,持续开展颗粒物、臭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来源解析以及治理攻关等研究,及时调整、优化工作重点。
●加强预测预报,升级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平台,强化空气质量3日精准预警预报、7日潜势预报,突出重点区县预报。
●建设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汇总数据分析,建立科学系统的监控、防控、布控网络和管理平台。
来源
重庆政协报(杨礞羽)
编辑
刘凌丰
热爱环保的你别忘了“标星星”哟
?end?
推荐阅读
秒看重庆·生态环境
重庆年生态环境工作亮点频现!
发现环保问题如何投诉?渝小环手把手教你!
有车族注意了!元旦起重庆实行国六油品标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