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省文化厅已经公布了
—年度评审的
“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拟命名名单出来啦!
达州两地入选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5月28日,四川省文化厅 据悉,“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由省文化厅主办,每3年一次,内容涵盖了表演艺术、造型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四大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书法、摄影、民俗、民间文学等,旨在进一步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小编来介绍啦
到底什么是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板凳龙
↓↓↓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
俗称"打闹歌"。
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
是土家人在薅草季节,
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
进行集体劳动时,
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
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
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
一种土家族民歌。
它起源于多年前的巴人时期,
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
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
后演变成了一种劳动山歌,
被称为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
现在流传在唯一的土家家族聚集地
达州宣汉县。
板凳龙
安仁板凳龙是
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
一项重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于年列为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仁乡居民
绝大部分是“湖广填川”时期的外来移民,
板凳龙是客家文化融合巴蜀文化的重要产物。
安仁板凳龙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安仁板凳龙工艺原始,形状古朴,
通常以长条木凳为基础,
在其上用竹篾条弯制成龙头、龙身,
以稻草、包谷壳等几种农作物秸秆装饰。
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四只脚作为龙腿,
寓意四季平安,每条龙由三名男性表演,
取意三阳开泰。
安仁板凳龙演出场地不受局限,
可在乡村院坝进行,也可在街头、广场、舞台演出。
舞龙的人随着激越的锣鼓声,
舞动板凳,翻滚腾越,矫健洒脱,
充满阳刚之美,很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其实,在-年度
“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
达州就获得16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其中达川区获得
“烧火龙之乡”“孝善文化之乡”2项称号
渠县同时获得
“竹编艺术之乡”“三汇彩亭之乡”
和“呷酒之乡”3项称号
万源市获得
“腰鼓之乡”称号
另外,通川区北山乡因诗歌,达川区石桥镇因烧火龙,达川区永进乡因翻山饺子,达川区安仁乡因板凳龙,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因土家民歌,宣汉县马渡乡因马渡民歌,万源市太平镇因太平腰鼓,渠县三汇镇因三汇彩亭,渠县中滩乡因狮舞,渠县临巴镇因耍锣鼓,分别入选-年度的“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年度,全省命名了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年度,全省仅命名了39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虽然这次,达州只有两个,但达川区安仁乡的板凳龙是再次入选,简直棒棒哒,祝贺祝贺!
你还晓得达州有啥子民间艺术
留言和大家交流交流
来源:四川省文化厅
编辑:张力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