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湖北宜昌ldquo化工围江rd

求治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7568336.html

摘要:化工产业是宜昌市第一个千亿元产业。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宜昌必答题。本文通过对宜昌化工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探析与经验总结,提出以“引进+留住”聚人才促发展、以“借鉴+对标”提升集约化水平、以“转型+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三个建议,推动宜昌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战略;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集约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

DOI:10./j.cnki.zggqgl..06.

习近平总书记年4月24日考察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视察湖北,首站来到位于宜昌长江岸边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考察,了解这家化工企业保护生态、转型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1]。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肯定了宜昌着力解决“化工围江”问题的做法:“年以来,湖北宜昌市意识到‘化工围江’对制约城市发展的严重性,下定决心,制定化工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化工过剩产能,推进沿江家化工企业‘关、转、搬’,防范化工污染风险;另一手利用旧动能腾退出的新空间培育精细化工产能,引导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新面貌。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14%、水耗下降13.7%,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9.3%、6.5%,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实践证明,只要思路对头、扎实推进,实现旧动能和新动能的转换是大有可为的[2]。”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了解和展现宜昌化工产业发展历程,国家统计局宜昌调查队通过查阅历年《宜昌年鉴》等资料,走访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宁化工)、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代表性的化工龙头企业和宜都市友源实业有限公司等代表性的中小型化工企业,深度剖析“十三五”时期宜昌“化工围江”困局“破”与“立”的经验成果,推动宜昌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和国际化转型升级。一、宜昌“化工围江”困局的形成宜昌化工产业兴起于“十一五”前,“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伴随化工行业高速发展,宜昌“化工围江”问题凸显。依托得天独厚的磷矿资源和航运、水源优势,化工产业在宜昌快速崛起,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迅猛,年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分别占到全市工业和全省化工行业的近1/3[3]。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隐忧逐步显现。年宜昌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浓度限值,其中,城区PM10平均浓度为97微克每标准立方米、超出限值27微克每标准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每标准立方米、超出限值27微克每标准立方米。化工行业企业及相关产业是污染物排放主力,“化工围江”困局亟待破解。年,长江宜昌段多公里的岸线上有家化工企业,最近的企业离长江仅50余米,分布着沿江化工管道公里以上、压力容器1.72万余台,任何一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年4月,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湖北省反馈督察情况意见,“化工围江”带来的环境问题被点名批评。宜昌承担的48项整改任务中,11项涉及化工行业。二、着力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坚持生态优先,“破”除“化工围江”负因子1.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年9月,宜昌出台了《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下大力气调减存量、严控增量、优化结构。截至年,基本完成家沿江化工企业关、转、搬,实现宜昌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2.修复长江生态做“加法”。年,宜昌出台了《长江大保护宜昌实施方案》,规划把岸线分为四类:生产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和预留岸线。生产岸线重点是把生产园区退出来,撤掉滨江厂房,去除水泥地,重新“扶绿”;生活岸线更加注重植绿、美景;生态岸线注重“留白”和“留绿”;预留岸线注重“保绿”[4]。通过下大力气开展岸线整治工作,全面推进长江宜昌段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二)坚持高质量发展,“立”起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样板“十三五”以来,宜昌化工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长江大保护战略规划指引下,逐步摆脱低门槛的低端产品过剩、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不足、同质化严重的基础产品过剩、精准定位的精细产品不足等问题,彻底破除“化工围江”困局,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开启新时代宜昌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1.持续技术创新,产品线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如三宁化工产品线从碳铵、尿素,到普通复合肥,再到硝硫基复合肥,直至现在己内酰胺、乙二醇,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断提高,助推产品价格、企业利润不断上升。通过持续技术创新,研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摆脱资源、能源依赖,增强自身竞争力;降低储存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影响,获取一定的定价权,实现较高利润率。2.坚持上下游扩张,产业链从来料加工向全产业链转变。如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最初的“买磷矿石、卖黄磷”的来料加工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通过转型精细化工,研发食品级、药品级磷酸盐,抢占下游市场份额;通过收购上游企业、打造矿肥联合等手段,实现原材料几乎全部自产;通过建立化工产业园,将关联企业集中到一个园区,使原材料、半成品直接在管道中运输,甚至一家企业的废料、污染物能直接用于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坚持上下游扩张,打造全产业链,不仅降低了原料成本和中间损耗,提升了主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副产品如废碱、硫酸等还可以创造价值。3.确保安全环保,安全环保投入从等政策、追政策向超前政策转变。如友源实业有限公司年产值1.5亿元,员工余人,是一家“小而精”的化工企业。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对安全环保投入较高,相应成本摊到产品上价格也较高,销售不畅。但是随着国家安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优势逐渐显出,高投入获得了高产出。随着一大批安全环保不达标的小作坊式企业被关闭,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4.坚持依靠人才,企业从粗放式生产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如三宁化工研发的能耗监控系统精细化降低用电、检修、原料耗损,每年降低生产成本近亿元。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投入数亿元开展课题研究,友源实业有限公司要求高管必须是化工专业,精益化提升设备、人员和技改效用,在新生产线投产当年即实现盈利。三、宜昌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人才短缺依然突出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受行业、薪资和地域等因素影响,目前宜昌化工行业的人才短缺现象仍然存在。以三宁化工为例,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由于本地高校尚未开设化工产业相关本科及更高层次学历教育,化工企业为满足深度研发需求还需要出门寻求合作,缺乏化工产业高科技研发中心与研发基地生根发芽土壤。(二)集约化发展差异较大区域化工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猇亭区、宜都市、枝江市化工产业园建设相比于其他地区进展更快。如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是年全省首批认定合格化工园区,规划面积42.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2平方公里,目前已落户企业36家,年实现产值亿元,利税22亿元,年实现产值亿元,利税28亿元。化工产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有利于高效建设和利用各类资源,推动区域合理规划和远期发展。但部分化工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还未建成较为成熟的化工集约化发展产业园,制约区域整体规划发展,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深挖。(三)提质增效面临压力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年,三宁化工投资亿元实施搬迁转型技改项目,实现从煤炭到乙二醇产品的高效清洁转化,项目建成后公司总能耗将下降18.39万吨标煤,减排废水1万吨;据悉,该项目已进入投产前的调试阶段。但目前仍有大型龙头化工企业使用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生产线与生产技术,技术严重落后,技改压力大,生产线与生产技术升级更新、降本增效迫在眉睫。四、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引进+留住”,以人才促发展“筑巢引凤”与“引凤归巢”双管齐下,推动化工技术人才汇聚宜昌、共促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化工产业高端研发人才引进氛围。通过职能部门牵线搭桥,用人企业提供施展舞台,地方政府做好配套人才福利保障,让高端专业化工人才真心留下来。做好各层次化工产业技术工人返乡就业的配套保障,借鉴杭州等地经验,配套建设蓝领公寓等招人引人保障措施,让化工产业技术人才回得来。加强校企联合,鼓励本地高校强化化工类学科建设,协调推动本地高校化工产业本科学历及更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建立本地人才本地培养、就地消化良性就业新形态。(二)“借鉴+对标”,提升集约化水平全面推动化工产业园建设,提升区域化工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借鉴成熟的大型化工产业园建设发展经验,加快以区域大型龙头化工企业为依托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步伐。工业基础薄弱县对标工业发展靠前县市区,加大化工生产原料等需求供应与承接产能转移力度,发挥地理优势、精准政策扶持,完善本地化工产业配套,打通上下游环节,深挖区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潜力。(三)“转型+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技改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化工企业特别是产能过剩、技术落后企业技改进度,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提质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持续引导化工企业在本地开展创新研发工作。在现有化工产业园发展基础之上,培育壮大一批属地化的大型高精尖化工产业科技中心与研发基地,持续强化宜昌化工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助力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参考文献:[1]新华网.习近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EB/OL].(-04-25)[-03-2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zy/28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