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
1月30日上午
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
会上
达州代表们提了哪些建议呢?
一起来看
↓↓↓
达州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月30日上午在成都开幕。当天下午,达州代表团在驻地举行会议,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达州代表团团长包惠,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代表团副团长郭亨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副团长胥健参加审议并发言。
包惠在发言中说,
省政府工作报告贯穿了“新思想”、描绘了“新蓝图”、体现了实干作风。
过去五年,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战疫情、抓发展、惠民生,推动全省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我们要坚决树牢底线思维,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
要创新抓好经济增长,突出投资、扩大消费,重点围绕“6+3”重点产业,紧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等重点环节,抓实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第二工业园区建设暨达钢搬迁转型发展、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天然气“二次创业”“三类强”招商等关键大事,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突出改革开放、交通物流、产城融合、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加快重大先导性工程建设,真正用项目、用行动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
要突出共建共享共富,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实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持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抓实就业、社保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要持续推进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抓好市、县、乡、村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包惠建议,
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在规划、项目、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创新路、作出示范;进一步在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配置中,优先向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教育服务水平。
王树江建议,持续深化府院联动成效。在全省全面推广政府法院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机制,实现全省各级府院联动的良好局面;继续深化全省府院联动的层次和效果,特别是在破产案件办理、切实解决执行难、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加强府院联动,合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美丽四川建设等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加大对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支持力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为优质的法治保障。
郭亨孝建议,细化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对大城市教育、医疗优质资源进行区域优化布局的部署,大力医院、高等院校等资源,帮助达州夯实作为“一干多支”重要支点、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省级财政加大对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
胥健建议,尽早批复设立秦巴新区,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快建成;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推动达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支持达州建设四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布局相关重大项目和产业。
1月31日,出席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达州代表团在驻地召开会议,继续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等。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达州代表团团长包惠,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代表团副团长郭亨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副团长胥健参加审议。 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两院”工作报告、《纲要(草案)》等,代表们踊跃发言,谈变化、话发展、提建议,现场气氛热烈。 郭正平代表建议,加强“十四五”期间5G产业的顶层设计,加快5G与传统产业融合,重点打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尽快形成5G产业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司法机关应加大对破坏通信设施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震慑力,积极营造保护通信设施的法治氛围。 毛熠代表建议,加快建设企业经营大数据平台,紧紧抓住大数据行业细分领域,充分挖掘企业端潜力,助力全省数字经济发展。 唐波代表建议,继续支持达州开放大通道建设,完善优化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支持达州秦巴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和开放口岸建设,完善口岸功能,提升口岸能级。省人大代表熊隆东
建议支持达州市创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有关“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等关键词。
作为省委重点培育的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主体区域的达州能为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什么?目前又有哪些优势?还需要得到哪些支持?
“年,达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4.8%;从工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看,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30.9%,智能装备产业增长23.6%,新材料产业增长10.6%,医药健康产业增长7.4%。”四川省人大代表熊隆东介绍,达州现有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大竹、宣汉等5个省级经开区。达州高新区成立于年2月,前身为四川达州经济开发区,年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年被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年版),核准面积14.27平方公里,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园区综合实力、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园区、四川省‘’园区发展计划千亿培育园区、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已成为达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具备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和条件。为此,特建议支持达州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事宜,提出了“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
同时,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拓展区际互动合作,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和川渝跨省(直辖市)毗邻地区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进程。
熊隆东表示,达州是川渝陕结合部和万达开区域人口、经济大市和交通枢纽,但也是该区域唯一缺少国家级开发区布局的重要节点城市,这成为达州转型升级发展和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瓶颈。创建国家高新区,将有利于更好地汇聚高水平创新创业资源,加速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与周边区域特别是重庆市万州区更好地互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企业、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一条西部后发地区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同时,基于达州的发展定位和现有基础,达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左右,积极争取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到年,全面建成“双”Ⅰ型大城市,全面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达州境内天然气、锂钾等战略资源优势突出,具备培育形成“万亿级”产业的资源基础。创建国家高新区,将有利于培育产业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将资源基础转化为核心经济增长点,成为打造“达州强支”、推动达州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支撑。
“达州作为传统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在煤、天然气、钢铁、水泥等产业上保持着全省的优势地位,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达州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熊隆东提到,达州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基础最好、科技资源最集中、新兴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承担着引领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使命。同时,达州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已建成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达州分中心、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西南达州分院和全省首个玄武岩纤维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服务平台余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增长。创建国家高新区,将更有利于把绿色、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重塑全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版图,有力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此他建议:“省政府及省科技厅等省级部门进一步支持达州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指导推动力度,在特色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并加强向国家及相关部委汇报协调,帮助达州早日创建为国家高新区。”
四川省人大代表巫丽娅
每条意见被采纳
都会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巫丽娅,女,汉族,年2月出生,四川大竹人,年8月参加工作,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四川省人大代表,现任大竹县第一小学副校长。
“每一条被采纳的意见,都会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年1月7日,来自四川省大竹县的“85后”教育工作者巫丽娅,当选为第十三届四川省人大代表。4年来,巫丽娅积极认真履职,提出了多条建议,涉及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优化发展环境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均被采纳。
结合自己的调研成果,巫丽娅提出过不少有关基层治理的建议。其中包括:加大省级财政资金和项目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薄弱地区倾斜力度,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执法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持续改善校园周边综合环境;在基层法院推广渠县法院“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先进经验等等。
今年的四川省“两会”召开期间,巫丽娅首次提出了“家长课堂”的概念。她认为,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需要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该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为此,她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参与指导,由学校组织学生家长进入“家长课堂”,邀请教育专家指导家长快速、有效地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在“家长课堂”内容构建方面,巫丽娅认为,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德治教育有机统一起来,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备课,真正开创“家校共育”的新局面。
四川省人大代表李永太
药旅融合助我们致富奔康
李永太背着中药材(资料图)
四川省人大代表的李永太建议,要继续加大巴山大峡谷景区的建设打造,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让已经得到吃上“旅游饭”的老百姓们能继续享受旅游带来的实惠。
由于罗盘村独特的气候条件,一年有近半时间积雪,让这里成为了很多中药材生长的福地。在这里的老百姓还没有吃上“旅游饭”前,李永太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带来群众种植云木香等多种中药材。如今,中药材种植成为了罗盘村的支柱产业之一,销售中药材也成为了每家每户除旅游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旅游是靠天吃饭,药材是靠地吃饭。李永太说:“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们既要发展旅游产业,也要发展中药材产业,坚持药旅融合,才能让我们一直走在致富奔康路上。”
来源:川观新闻、四川观察、四川新闻网、达州日报、封面新闻
责任编辑:高茂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