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献计策核心素养促成长
近日,由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WMG)推出的“第三届川东北教育论坛”,在达州隆重举行。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不仅有来自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师范学院的重量级专家,还有来自南充、巴中、广安、广元以及达州五城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学校校长和教育界精英,聚焦“教育内核”和“核心素养”等新课题,在达州论道,共同为川东北的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共襄盛举,智创未来。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代建军致欢迎词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成都师范学院副校长-姜金栋发表演讲通川区一小作为达州市小学唯一代表学校参与圆桌论坛,我校副校长,江湾城校区执行校长冉东围绕“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为主题解读我校“核心素养”的认知与实践模式。
他说: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从认知层面来讲,我们应跨越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不能把核心素养等同于素质教育,或者把二者混为一谈。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
第二个误区是把核心素养等同于教育目标的全部,核心素养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
通川区一小作为巴渠基础教育的一处高地,在具体践行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找准了三个着力点,有力推动了核心素养落地有声、落地开花、落地有力。
一是着力于课程改革:
我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统整梳理,开发出选择性的课程,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从分层、分类、综合、实践等四个特色课程入手,构建起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二是着力于教学实践:
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学生经过选择,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进入不同的课堂,课堂的效率和学习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学习只有在教师、教材、学生和环境的良性互动中,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于是,我校以课程为载体,让学生与资源、教师和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课堂上完美共生。
三是着力于教育评价:
我校管理团队认为,教育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且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依据不同课程,制定考核标准。构建注重过程评价又注重效果评价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来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目前,我校学生表彰面高达%,每一个学生都会因为他在某一方面做得优秀而受到表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激励、得到表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开出素养之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