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文峰山文化旅游景区梦想成真连载之二

文/罗洪忠

年4月15日,成都举办渠县乡友会,有幸同著名文化人杨牧(左二)、渠县通苗冰(左一)、濛山论坛总负责张安强合影,我就如何加强渠县文化建设,特别是渠县七天行在会上作说明。

追忆讨论会的背景年3月17日,作家、文化学者罗洪忠面对渠县籍香港企业家李宗原以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命名达县北山乡为“中国达州诗歌之乡”为由,在偏僻的达县北山乡投资一个亿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心里便萌生了渠县借助厚重的诗歌文化这张牌来打造渠县旅游文化产业的问题。罗洪忠从事西藏珞渝文化研究16年,著书3部近百万字,对渠县文化更是饱含感情。3月23日,罗洪忠在蒙山论坛发贴《渠县:中国“西部诗歌重镇”(征求意见稿)》,引发论坛网友的热议,得到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龚兢业的大力支持。文峰山旅游景区开发举行奠基典礼,田发太(中)作为开发商出席会议3月31日,罗洪忠同蒙山论坛网友宕渠大侠、马道子、静水、下里巴人分别从成都、渠县出发,同达州的龚兢业会面,共商将渠县命名为中国西南诗歌重镇,以此打造渠县旅游文化产业的问题,李宗源应龚兢业之邀出席讨论会。渠县籍诗人、资深文化人龚兢业曾发起成立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担任达州博物馆、元稹纪念馆的总策划,在将达县北山乡命名为“中国达州诗歌之乡”和引资上功不可没。4月1日上午,龚兢业将罗洪忠吸收为达州文化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就渠县借“中国西南诗歌重镇”命名打造渠县旅游文化产业进行4个多小时的讨论。罗洪忠当晚回到渠县,花8天时间大力宣传将渠县命名为中国西南诗歌重镇的意义,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

紫天大世界举行文峰山开发奠基典礼

4月6日,罗洪忠倡议将渠县命名为“中国西南诗歌重镇”,亲自将这个建议送到政协主席许平、宣传部部长陈运英手里;4月9日,罗洪忠再次在蒙山论坛发贴:《送达渠县领导案头的重要话题:关于将渠县命名为“中国西南诗歌重镇”的建议》,点击量上千次,跟贴80人次,成为蒙山论坛一周内最热帖子。4月14日,龚兢业趁到绵阳开会的机会,专程到成都同罗洪忠商讨借渠县成都首届联谊会之机,大力宣传将渠县命名为“中国西南诗歌重镇”对渠县旅游文化经济的重要意义,两人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第二天,在西南民族大学金色年华大厅举办的渠县成都首届乡友联谊会上,政、经、商、文等渠县籍社会名流众多,罗洪忠再次发出了将渠县命名为“中国西南诗歌重镇”的倡议,成为乡友联谊会上的一大亮点。

教授李学明(前排左)、杨牧(右)就是中国汉阙之都的热心参与者,他们有到欧美做访问学者的经历,看问题高瞻远瞩,对文峰山文化旅游景区定调,立足点高。

4月23日,杨牧、李学明、周啸天等中国文化界知名专家、学者支持罗洪忠的倡议。龚兢业得知后,从中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好的设想,借他们的影响来推动这项工作。罗洪忠同三位文化前辈一道赴新都新岛山庄,同诗人、企业高管余小曲会面,商讨以命名渠县“中国西南诗歌重镇”为锲机,打造渠县旅游文化产业。

文峰山旅游景区诗礼堂与文峰塔隔峰相望,室内有“孔子行教像”及多元素艺术展墙,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儒家文化。

大家认为,渠县农业潜力有限,工业发展缓慢,房地产泡沫严重,唯独渠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俗奇特,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正如历史是银行,存的时间越久,文化利息越多,就看渠县领导如何带领群众去领取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设想。年4月15日,罗洪忠在渠县乡友会,讲他的文化开发构想4月28日,罗洪忠随同李宗源一起到广州,参加四川省招商引资局举办的四川—广东产业合作对接会,亲自聆听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四川省省长蒋巨峰讲话,迅速调整原有的借诗歌重镇打造渠县旅游文化产业思路,以渠县举办首届賨人文化节为锲机,在做足做够做活賨人文化上下功夫,与李宗源一道提出了建立“中国賨人文化遗址园”的思路。

四川大学文学院周啸天教授很有人文情怀,中国传统诗词大家,对文峰山如何增强诗词歌赋,富有文化气息更能抓住问题要害。

李宗源生于渠县平西乡,毕业于渠县中学,曾经是一名诗人,对佛教文化有一定研究,曾考察过全国数十个文化景点,有自己的专业文化策划师。在如何打造中国賨人文化遗址园上,他们两人进行深入交流,涉及内容很广,包括賨人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遗产、杰出代表、优秀儿女等,如何将这些内容从文字变为文化景点,提出了很好设想,(未完待续)。

罗洪忠,四川省渠县人,年7月8日生,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大学本科学历,曾在军师级机关、《战旗报》社驻藏记者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等单位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作家协会理事、西藏当代文化名人,报告文学作家,人文学者,著有《边陲墨脱》《莲花遗梦》等个人专著15部,已出版12部。罗洪忠四获国家级优秀图书奖,其作品参加欧、美、日等国外大型图书展,进入光明日报社最具学术价值图书排行榜,其书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也是我国采风珞巴族、门巴族村庄最多、著述最多、获奖最多的一名文化学者,在仓央嘉措、嘎朗王朝等文化研究领域有独创性研究成果。

《三汇文学》欢迎投稿

1、文章体裁: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影视剧本等。

2、投稿附作者近照一张,字左右文字简介。

3、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xw/25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