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家镇三星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产业,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村。今年年初,万家镇三星村成功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乡村产业旺起来
来到三星村6组,放眼望去,一株株插好的秧苗汇聚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今年家里种了50余亩粮食,比往年要多一些。”该村粮食种植大户王邦敏告诉记者,除种植水稻外,他家还种植有10余亩玉米、5亩蔬菜,养了百余只鸭和猪,一年下来,收入很不错。
三星村位于万家镇东部,距达川区城区38公里,“麻梁路”贯穿整个村落,明月河横跨其中,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健全,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各类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三星村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第一要务,目前已发展柑橘余亩、优质粮油余亩,引进粮油加工厂——达州市新绿粮油有限公司;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5个;回引本村乡贤创建藤椅家具厂……
与此同时,三星村还依托万家镇“中华银杏谷”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培育农家乐,打造城市“后花园”,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我们这个农家乐已经开了2年多,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是人最多的时候。”三星村三星农家乐负责人李勘华高兴地说,“现在路更宽了,乡村更美了,游客更多了,我们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
“党建”名片亮起来
一直以来,三星村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抓党建促发展,抓作风赢民心,以活动聚人心,推行“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活动,开展“我是三星人、我为三星做什么”大讨论;按照“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多一个微笑,多一次解释”的工作要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了良好的干群关系。
“人心齐,泰山移”。在党组织的带动鼓舞下,村民每年自愿捐款举办篮球赛、坝坝舞表演、“九九重阳节”关爱老人和春节文体活动等,村民们不仅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更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5月15日,吃过晚饭,三星村6组村民曾祥兰便约上同村村民邓泽秀,一起去休闲广场跳“坝坝舞”。广场上,10余名群众正跟着音乐的节拍跳着健身舞蹈。
美丽的万家镇三星村三星村党群活动中心占地平方米,配有休闲广场平方米,阅览室、会议室、卫生室、广播室等一应俱全。
站在三星村党群服务中心前,错落有致、美丽整洁的新村聚居点映入眼帘。在三星村党委的引领下,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聚居点周边发展有红心蜜柚、柑橘和青脆李等产业。“我们的红心蜜柚从去年开始挂果,市场价每斤6元至每斤8元不等,村民人均增收0余元。”三星村党委书记蒋克介绍说。
村民腰包鼓起来
乡村振兴首先是聚人气。近年来,三星村积极回引返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5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三星村2组的五壹八藤椅家具厂内看到,数十名工人正手脚麻利地编织一件件手工艺术品。
谭中辉是三星村4组村民,夫妻二人常年在五壹八藤椅家具厂工作,一年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现在好了,在家门口也能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日子是越过越甜了。”谭中辉喜滋滋地说。
“我老家在三星村4组,从小就跟着家里人学了藤编这门手艺,前些年一直在外干着老本行,年回家过年时,想着要是能在家门口干一番事业那该有多好!”五壹八家具厂总经理谭兵说,刚开始回乡创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厂房位置,正打算放弃时,蒋克热情地找到他,帮他一起想办法,让他十分感动,增强了他发展的信心。去年,家具厂产值达余万元。
粮油、水果、藤编等产业,增加了就业岗位,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去年三星村人均收入达到元,实现人均增收余元。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精准发力、先行先试,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全村各项工作的重点,以藤椅、粮油、柑橘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为抓手,全面推进全村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持续提高。”蒋克表示。
□文/图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桂丹倪
来源:达州日报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