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沙市宜昌是长江上的三座孤岛

《一座内陆的海洋城市》

——中国沙市海洋思维演变史

周良成

(摄于深圳“锦绣中华”)

第二部《沙市海洋思维的白银时代》(唐宋元明清时期)第三篇

《德龄公主喜爱沙市和汉口》

“沙市天下市,汉口天下口”,这是晚清一句名言,一个英国旅行家在一百多年前的游记中引用过这句话。

另外,德龄公主回忆录里显示,她喜欢沙市和汉口。德龄公主在沙市度过了六年童年时光。随后跟他爹去武昌做官,而全家不住在武昌,住在汉口,她爹每天坐船去武昌上班。这都是历史真实。

很明显武昌、汉口在历史上的文化定位也是不同的。不然德龄公主一家不会宁可住在遥远的汉口,也不住在武昌的衙门里。当然,历史上和现在是两个概念,我说的是晚清。

湖北省人是一个整体,辛亥革命虽然发生在武汉,但是全省各地的人都有参加。黎元洪为黄陂人。沙市人张知本就是辛亥革命元老,参与民国宪法制定。

每个城市、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都是一种声音,那就是谎言。

年5月5日记于沙市

《武汉、沙市、宜昌是长江上的三座孤岛》

沙市没有海洋,为什么叫做海洋城市?因为长江是海洋的延伸。

在湖北省,武汉、沙市、宜昌是长江上的三座孤岛。宜昌四面环山,农耕文明反噬不了她。沙市四面都是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恰恰被反噬。年荆沙合并是以荆州地区和湖北省为主导的,而宜昌市的地市合并是以宜昌市为主导的,宜昌地区几乎直接撤销。

沙市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发展,受益于上海的三线建设,很多上海人从五十年代开始内撤沙市。八十年代沙市通过到香港学习现代制造业,搞到英国威洁33洗衣粉配方,发明了活力28洗衣粉。

古代长江沿线汉口、沙市、宜昌为黄金三角,三地方言几乎一摸一样。而汉口方言与现在武汉1+8城市圈是完全不同的。沙市方言与荆州地区的监利、洪湖、石首等地也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与江陵、公安、松滋等较近县市的方言也不同。

而汉口,沙市,宜昌自古为湖北最重要的三大口岸。设置有海关:武汉海关、沙市海关、宜昌海关。所以像是湖北省的三座与海洋直接联系的三座孤岛。

同时,汉口、沙市、宜昌三者互为海洋文明备份。包括湖北评书、湖北汉滩小曲、汉剧、汉绣等非遗、民俗文化三地最为接近。如果哪一处被消灭了,其他两处可以作为备份。很明显,建国前四十年,沙市市保存较好。后三十年,宜昌市,武汉市保存较好。这有点像基金公司的分散风险投资,这只股票跌了,那只股票涨了。互相补缺补位。

年5月5日记于沙市

《沙市市的没落,汉口、宜昌的海洋思维亦是唇亡齿寒》

官本位文化本来就是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以市民为中心才是海洋文化,武汉也分武昌和汉口,汉口跟沙市是一个系统的。汉口、沙市、宜昌为长江中游的“黄金三角”,也是湖北长江上的三座海洋城市孤岛。

所以之前有人挑拨沙市和宜昌的关系,是错误的。沙市和宜昌是海洋思维在鄂西的备份,另外,汉口和武昌也要进行区分,我们沙市人与汉口人是亲密合作关系,与武昌反而文化体系不同。

在分析长江沿线城市的文化属性时,我们应该拿宜昌和汉口比,而不是和武汉比,因为武汉太大了,以前是武汉三镇,现在是武汉城市圈1+8,这个“1”都有十几个区,而这个“8”更是一部“南腔北调集”,方言、文化各不相同。

如今湖北省把宜昌市、襄阳市设为省域副中心,很明显襄阳市属于河南省文化体系,襄阳方言接近河南方言,襄阳在古代属于南阳郡最南端。

晚清有句话:“沙市天下市,汉口天下口”,实际上,沙市的方言、民俗、文化体系与汉口极为相似。在湖北省,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沙市方言与汉口方言的相似度为最高,甚至高于武昌方言与汉口方言的相似度。所以,湖北省真正的黄金三角应该是汉口、沙市、宜昌。

最近30年,随着沙市市的没落,汉口、宜昌的海洋思维亦是唇亡齿寒,兔死狐悲。如今,汉口实际上也出现了文化支离破碎、地名没有保存的情况。武汉市有武昌区,没得汉口区。汉口作为海洋思维的大码头,海洋思维也在受到侵蚀。

《苏州和深圳之幸,沙市之大不幸》

有人问为什么现在的沙市无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我已经给出了我的答案,因为沙市的海洋思维被荆州地区和湖北省的农耕思维反噬了。

很简单,对比苏州、深圳,答案就一清二楚了。苏州靠近上海,深圳紧邻香港。上海、香港都是中国最典型的海洋思维城市。

而沙市市被荆州地区和湖北省像两重水桶一样环绕,而荆州地区、湖北省都是典型的农耕思维。所以沙市要发展海洋思维,要想取得大发展、大繁荣,得冲破荆州地区、和湖北省两重包围。而苏州、深圳连续四十年来,承接来自上海、香港的红利,波涛汹涌,源源不断。

我拿沙市和苏州、深圳对比是有历史依据的。大家不要忘记一个历史书上的知识点:沙市与苏州是同时开埠的。年《马关条约》“沙市,苏州,杭州,重庆开埠”;年深圳市设特区。年沙市市被国务院选定为全国第一个城市改革综合试点城市。

年5月5日记于沙市

《汉口幸有长江天堑护体,护“海洋文化”周全》

在生活中,很多人说:“在荆沙合并的过程中,水果湖就是故意打压沙市。”从海洋思维与农耕思维博弈来看,水果湖在武昌,属于农耕思维,或者说官本位思维。

我对湖北城市进行了分类,武昌、荆州属于农耕思维。汉口、沙市、宜昌属于海洋思维,其中有犬牙交错的情况。

汉口和武昌,沙市和荆州都是战斗的第一线。而汉口、武昌以长江天堑为界,井水不犯河水。沙市,荆州仅以武德路为界,易攻难守。

年5月11日记于深圳

《谁让江汉运河胎死腹中?让小小沙市“年少失怙”!》

年代北京有一个在沙市开凿江汉运河的规划,在武德路附近挖江汉运河,经过长湖,走两沙运河故道,沟通长江、汉江。后来估计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没有实施。如果当年江汉运河真的按照计划实施,把沙市和荆州以江汉运河隔断,是非常好的。

江汉运河是沟通长江和汉江的便捷航道,而南水北调渠则只是调水的沟渠。年代规划的江汉运河没有调水的考虑,全部是航运的考虑。江汉运河可以打破明朝万历十年以来封闭的荆江北岸,重新恢复沙市到沙洋的快捷人工运河航道。

长江九曲回肠、暗流涌动、波涛汹涌,沙市到汉口,如果走风平浪静的两沙运河、汉江,不但航行更加安全,而且水上航程可以比走长江缩短一半,极大的减小了航行的风险和时间。

现在的南水北调渠主要就是调水,而且是把水从低处往高处调,完全颠覆了常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三观。

我有五十年代北京规划的江汉运河规划图,差不多是以武德路附近为江汉运河的路线图,直接把荆沙两地分隔,起到楚河汉界的作用;另外,打破万历十年以来,江陵人张居正亲手打造的荆江北岸大堤的封锁。重新恢复沙市~沙洋~汉口几乎一条直线的水上通道。跟现在这个南水北调渠是貌似相同,实则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调水,一个是通航。

年5月11日记于深圳

《沙市与汉口自古通过扬水运河“无缝对接”》

在楚国早期,长江与汉江之间已经有很多天然河道,从汉江到长江边的沙市,由北向南,由南向北都是可以行船的。

据史书记载,楚堵敖囏三年(前年),巴国(是时居于川鄂交界的大巴山)叛楚,巴人占领那处(今荆门市东南)后,以水师自汉水入阳口,顺“扬水”南下攻楚,巴大败于津(今沙市)。这是从汉江边的阳口,坐船到长江边的沙市。

楚穆王九年(前年)。受封为商公的子西,“沿汉沂江”,顺汉水东下,再逆江而上,经江津(即沙市)而至楚郢都。这是从长江边的沙市,坐船去郢都纪南城。

但是因受地形、季节、水量等自然因素影响,长江到汉江的这条天然河道,却只有夏天水量充足的时候,才可以行船,所以那条河叫做“夏水”。顾名思义就是夏天发洪水的时候出现,而冬天枯水季节则消失的河流。沙市在战国时期名为夏首,正是因为夏水在今沙市盐卡一带汇入长江而得名。屈原在《离骚》中也有写到沙市(夏首),屈原说的“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这时候,水利工程专家孙叔敖成为了楚国令尹。孙叔敖的父亲的官职为工正,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建设部部长,而孙叔敖的哥哥也是全国有名的工程师,他们家族为楚国第二大贵族。可惜,孙叔敖的父亲和哥哥都在政治斗争中被楚国第一贵族若敖氏杀掉了。后来若敖氏因为得罪了楚庄王,楚庄王在装疯卖傻三年后,一举将第一贵族若敖氏满门抄斩,这就是有名的“楚宫有大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故事。

孙叔敖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所幸成为幸存者,于是被老谋深算的楚庄王任命为令尹。出身水利工程世家的孙叔敖在令尹任上,在政治上十分低调,在水利工程上却十分高调。楚庄王元年至二十三年(前年~年),楚令尹孙叔敖佐辅楚庄王时,在沙市西北部截沮水,“引沮水以注之”,使“扬水运河”成为沙市可通北方的重要内河航道。

年2月26日记于沙市

十三,《沙市市可能不是亲生的,像极了我爱我家里的“二叔”》

荆州地区在鼎盛时期下辖十三个县市,包括荆门市。荆门市属于荆州地区的门,荆州地区将很多的大型国有企业,铁路等,都规划到了荆门,相当于是荆州地区的亲儿子。后来的“沿江高铁”不沿江,走荆门,不走沙市,可能也与这段历史渊源有关。

沙市有点像《我爱我家》里的贾志新,可能不是傅明同志亲生的,在《南方的表妹》那一集里讲得很清楚。在后面80集中,贾志新跟小保姆去海南了,这个命运也与沙市有点相似嘛。很多《我爱我家》粉最喜欢的就是二叔贾志新,当然我也是。

荆门、钟祥、京山、天、沔、潜六地都是荆州地区亲生的骨肉。哪怕这六个县市已经划出荆州地区有二三十年了,但是他们无论走到哪里,老一辈都会说自己是荆州人。

并且以此为荣,哪怕很多人在荆沙合并之前饭都吃不饱,到外地逃荒,最后都认为自己是荆州人。因为怕只说县名,外省人可能不清楚是哪里。荆州地区鼎盛时期有13个县。这是一个文化整体,历史上可能也是江陵府、荆州府的管辖范围。

《武汉犯了风水学大忌——“一屋突起,四周低小”》

年第一季度武汉GDP下降40%多。湖北省内没有一个城市可以补这个缺。同样的,如果长沙GDP下降40%,株洲、常德、岳阳等一大批城市可以补缺。而广州市GDP如果下降40%,深圳市也可以随时补位。

湖南省发展极为均衡,包括房价,长沙市房价跟周边城市房价差别不大。而武汉市房价“一骑绝尘”,全省第一,成为了华中地区巨无霸城市。武汉犯了风水学大忌——“一屋突起,四周低小”。

试想,如果年沙市市没有被撤销,那么武汉爆发疫情后,沙市市作为轻纺工业名城、“江汉明珠”能够快速补位。口罩、防护服属于纺织业,正好是沙市的强项。而消毒液、洗手液不正是“活力28,沙市日化”的强项吗?而食品、饮料、酒精、呼吸机等产业,我相信沙市作为轻纺工业名城都能够快速补位。可惜,沙市市在年就被撤销了,这是湖北省的重大损失,时隔26年后,弊端逐渐显现。

自古湖南、湖北是一家。沙市位于鄂中南,沙市、武汉、长沙在地图上为一个黄金等边三角形,也就是说沙市到武汉的距离,与沙市到长沙的距离是一模一样的。在此,我们拿长沙和武汉来做对比,长沙如果作为单一城市来与武汉比,长沙不占有优势。如果长沙作为一个省会跟武汉比,长沙做得好很好。

我十年前在长沙工作的时候,我们老总就跟我对比过长沙和武汉,我当时心想还是武汉好一些,武汉的GDP比长沙的GDP高那么一点。但是这十年的发展来看,湖南省把湖南省的均衡发展做得越来越好,武汉作为省会却仍旧在自己发展自己的道路上放飞自我。

湖北政治、经济中心高度一致。政治中心就是经济中心。湖南省做到了因地制宜。湖南旅游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娱乐行业,美食行业也胜过武汉。湖南卫视跟湖北卫视是两个层级的。

另外湖南省有一个地缘优势,那就是离广东近。我在深圳看到湖南人非常多,湘菜几乎占据了深圳半壁江山。而湖北菜在深圳偶尔有几家,有的搞几天就倒闭了。湖南方言也比较一致。湖南话接近长沙湘音。湘音比较软萌。

年5月5日记于沙市

《武汉城市圈越建越大,海洋思维越变越小》

荆州地区有点像现在的武汉1+8城市圈。武汉城市圈的人都会以自己是武汉人为荣。实际上,在历史上真正有海洋思维的人只是集中在汉口那一小块,城市扩大了,海洋思维缩水了。

今后会证明,武汉城市圈是一个错误的搞法。湖北省真正的强大,应该是汉口、沙市、宜昌这黄金三角的强大,而不是什么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本身就有各种问题,城市的强大不是疆域的扩大,而是思维的强大。而思维的强大需要几代人的教育,投入巨大。而疆域的扩大则非常简单,荆沙合并、武汉1+8就行了。

无论是人口增长,还是人才增长,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检验一个地方发展水平的高低,就看他的人口。武汉城市圈去年开始,人口已经增长乏力。只有靠兼并周边的县市,来增加人口。实际上换汤不换药,绝对人口还是那么几个人。

这就是猴子吃桃子,早上三个桃,晚上四个桃。变成了早上四个桃,晚上三个桃。猴子蛮高兴,哎呀,早上有四个桃了,桃子变多了。哎呀,武汉1+8了,武汉人口增加了,结果还是七个桃,还是那么几个人,还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没得海洋思维。

年5月10日记于深圳

《一座内陆的海洋城市》

——中国沙市海洋思维演变史

第一部《沙市海洋思维的黄金时代》:(先秦到南北朝)

《自序》

第一篇《楚都有外港,其名曰“江津”》

第二篇《“荆沙合并”不仅仅弄丢了沙市,也弄丢了江陵》

第三篇《关公并未大意失荆州,他失的应该是江陵》

第二部《沙市海洋思维的白银时代》:(唐、宋、元、明、清)

第一篇《沙市小得好像只有一间房子,但地名也不应改变。恢复沙市市比给了我一大笔钱还让我感到高兴一些》

第二篇《用海洋思维去理解张居正,发现他是一个“伏地魔”》

周良成

周良成的幸运数字是7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xs/28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