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听风知晴雨,在气象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知识。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为了让小记者们更多地了解气象知识,培养小记者们对科学的兴趣,在“世界气象日”这天,通川区第一小学校33名雷锋小记者走进达州市气象局,探索气象奥秘,零距离感受气象科技的魅力。
小记者们首先来到位于山顶的气象台工作室,气象局工作人员利用图像、卫星云图细致讲解了平时是如何监测气象的。小记者们专心听着,认真、细心地记录着。其中一位雷锋小记者提出问题:“叔叔,你们一天要工作多长时间呢?”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回答道:“24小时都要工作,每天两人换班,随时监测气象变化。”小记者们纷纷表示敬佩,忍不住赞扬:“真辛苦啊!这就是雷锋精神!”
气象日
随后,小记者们跟着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来到露天气象观测场,见识到了降水现象仪、能见度观测仪、风塔、百叶箱、降水传感器标准控制器、地温采集系统、光电式数字日照器、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等专业设施设备,让大家大开眼界,惊喜不已,连连发问,现场气氛活跃极了。
来到气象局会商室,小记者们通过影片了解到了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明白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日俱增,海洋观测、研究和服务的重要性。小记者们看得聚精会神,神情严肃。
气象日
气象日
气象日
观看结束后,小记者们还体验了一把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走进演播厅,面对摄像机,播报了一回天气预报。小记者们站上了主播台,上镜一点也不胆怯,音色表情可以和专业主播相媲美。原来我们天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是这样播出的!小记者们惊呼有趣。
气象日
通过本次活动,小记者们收获颇丰,较系统地学习了气象知识,并深入了解了气象信息观测与预报,也感受到了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平时工作的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都表示要把今天的亲身体验分享给其他同学,让他们也感受到气象的魅力。
3月23日
是“世界气象日”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
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旨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海洋、
气候和天气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过,“世界气象日”是怎么来的呢?
世界气象日的由来
世界气象日(WorldMeteorological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的纪念日。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年起将公约生效日,即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图:世界气象组织大楼)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于年3月23日,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关于地球大气状况和特征、与海洋相互作用、产生和导致水源分布气候方面的最高权威的喉舌,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界气象组织拥有成员个,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
(图:世界气象组织标志)
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国成员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
▲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与水”。
世界气象组织的作用
世界气象组织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世界气象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
?促进世界范围气象观测网的建立和推行气象观测业务标准化。
?促进国际间的气象资料交换和提出观测、统计资料的统一规格。
?促进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资源、农业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
?促进水文业务的开展和加强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的合作。
?鼓励气象学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世界气象组织在加强国际间的气象研究与合作,更好地把气象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类的各项实践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END
文稿:张雪珺拍摄:杨育德编辑:杨育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