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活力川东北]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则不然:年,他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医院工作。年,从南充市调入营山县工作,他独自在病房蜗居近10年。年,医院工作的妻子“搬”到营山工作,全家也搬到营山……他就是医院(位于南充市营山县)儿科主任、门诊部主任陈国元。为何“往低处走”?陈医生告诉记者:同南充城区相比,营山儿科医生实在太少,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人走“低处”南充医生营山住病房
陈国元是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人。年,22岁的陈国元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医院工作。在南充,陈国元很快在事业、爱情上获得双丰收,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医院漂亮护士相恋、结婚、成家、生子。 年,时年40岁的陈国元面临一个转折点:营山县严重缺乏儿科医生,幼儿治病难,上级责令位于营山的医院发展、壮大儿科。有关负责人找到陈国元,希望他到营山去。 陈国元知道,医院是由“营山县精神病疗养院”医院,当医院相比,肯定被甩几条街。“哪里最需要医生,医生就该到哪里去。”陈国元同意到营山工作,妻子也没意见,只是希望丈夫三五年后调回南充工作。 就这样,陈国元只身来到公里外的营山县城。医院住房极为紧张,医院把一间病房改成有空调但没法洗澡的单身宿舍,这成为陈国元在营山的新家。从妻儿相伴的南充三口之家到出门见病号的营山单身之家,陈国元说:“在营山我反正是单身汉,我宿舍左邻右舍都是病房、病人,有利于处理病人的紧急情况,睡觉、工作还两不误呢!”“搬家”一结束,他就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儿科门诊、住院部儿科的诊疗工作。
治病“用心”3.8元药钱“得罪”家长说话轻声细语,脸上永远挂着微笑。在营山家长和患儿眼中,陈国元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排除私心、排除杂念,用‘心’去救死扶伤,用‘心’去对待患者和家属,患者和家属就会接纳你,并成为你的朋友。”陈国元持这样的观点。陈国元的医术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也征服了营山的患者和家属,成为营山家喻户晓的儿科专家。 因为治病“用心”,陈国元“得罪”过患儿的父母。有一次,一位年轻妈妈带着患病的儿子,急匆匆地找到陈国元。陈国元一番望闻问切,发现病情很轻,根据病情开出了处方单。一会,这位年轻妈妈面带怒色找上门来:划价一看,才3块8角钱,3块8角钱能把病治好?为此,她还向院长投诉。对此,陈国元笑眯眯地给这位年轻妈妈解释:就是一个小感冒,吃这么多药干什么。第二天下午,这位年轻妈妈带着生龙活虎的儿子,到医院向陈国元道谢! 年春节,陈国元回广安老家探亲。大年三十晚上,医院剖宫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婴,新生儿几次呼吸骤停,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值班医生拨通陈国元电话求助。陈国元立即坐摩的从广安乡下到广安市区,再打的从南充到营山,经过近6小时的颠簸,在正月初一凌晨两点赶到新生儿病床前,赶紧指挥抢救。女婴的父母告诉陈国元:“陈医生,我把孩子交给您了,没有治好,我绝对不找您麻烦,您放心治疗吧!”陈国元连续3天守护在患儿床边。经过10天抢救,这对双胞胎死里逃生。如今,这对双胞胎有什么病痛,其父母就直奔陈国元而去。
平定“后院”他把妻子“搬”到营山陈国元在诊室一坐,马上门庭若市。在诊室里至少要待10个小时,连上厕所都要小跑。每天只好限号诊治,即便这样,陈国元每天至少要看上百个号,最多时看号。陈国元年门诊量约3万人次,收治儿科住院病人近0人次/年。 但陈国元也有个烦恼:“后院”起火。原来,在营山工作三五年后,医院工作的妻子多次催陈国元回南充工作。此后,医院院长也向他发出英雄帖,医院高薪聘请他,但陈国元没有心动。妻子催问时,陈国元总是说:“营山有很多患儿及家长等着我,我暂时无法撂下营山的工作啊!” 其实,陈国元的想法是:把妻子“搬”到营山工作,夫妻在营山团聚。陈国元请院长刘月光帮忙。刘月光劝陈国元的妻子:“医院原来条件不好,现在已发展成为医院之一了……医院的变化,也有陈医生的功劳,陈医生在这里找到了他的价值。”刘月光还医院观看排在陈国元面前的“长龙”。 “同南充城区相比,营山儿科医生太少了……这里的孩子需要你,你就留营山吧!我也来。”老婆大人的表态让陈国元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年,陈国元妻子正式调到医院。妻子调到营山后,陈国元搬出病房改成的单身宿舍,同妻子欢欢喜喜地搬进新家了。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汪仁洪摄影报道
为弘扬省宣精神,展示卫生计生一线群众认可、行业认同、事迹感人的先进典型,弘扬医疗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崇尚科学、服务人民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品格。华西城市读本启动了“健康川东北·大美仁医者”大型系列报道,南充快报、达州快播报微博、“活力川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