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达州55公里,跟毛浴不同的红色古镇,还

我很喜欢这句:人生是就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地,静下心来欣赏沿途的风景.....

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土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在这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虽然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迭,但中华依旧。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其它三大古国已经成为历史,或许只是存在于史书,或许是残存的遗迹寻找他们的存在的证明。但我们中华民族不同,在这广博的土地上依旧保存了很多“活着”的古镇。每个省市都有古镇的存在,古镇是历史底蕴的证明,也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有的或许有几千年历史有的只有百年左右,就算百年的古镇也有它独特的历史人文。今天我们还是走进四川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石桥古镇

01.石桥古镇是四川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01石桥古镇地理位置:

石桥古镇地处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西部,它南边靠近渠县,西面连接营山,北面通平昌,有着达州“西大门”的美誉。石桥古镇距离达州市区约55公里,距离达州市三汇古镇约43公里左右,距离清河古镇约75公里,距离巴中的“红色古镇”毛浴约公里,距离巴中恩阳古镇约公里,距离巴中白衣古镇只有23公里。达州市跟巴中相邻,几个古镇自驾一天可以走两个,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走一走。

02.石桥古镇的红色一条街

03.当年工农红军占领这里后写下的标语“平分土地”

02石桥古镇历史:

石桥古镇根据县志记载,于汉代建“场”,在唐代设石桥古镇为太平县。明末张献忠进入四川,这里也被战火殃及,导致县城被毁。到清初顺治年间,四川进行历史最大的移民“湖广填川”,重新迁建新城。重建的新城有大小街道11条,因为有挑水河及数条小溪穿街而过,上架有石拱桥数座衔接东西街道,故而得名“石桥(河)”。

04.石桥镇老街

石桥古镇11条老街都是由八个省的移民建造的:抚州街(现在的红卫路一段)、广东街(在花市街连接列宁街)、梁子街(石桥中学大门处连接大井街)、大井街(东起梁子街,西到红卫路)、平桥街(北起文昌宫、西到烟市街只有53米)、烟市街(东接梁子街,西至平桥花市街,全长米)、糖市街(北从文昌宫起,南至米亭子,全长53米)、后街(从文昌宫起,到新后街止,全长有米)、列宁街(由十一条街中的太平街、新场街、鲁家坪合为一条街)。

05.石桥镇老街

03石桥古镇

石桥古镇虽然千年历史,但是我们现在见到的石桥镇是在清朝初年修建,但也经历百年,老街青石板路已经变得光滑,说明这些青石板也经历了几十上百年历史,经过无数人踩踏才会变成现在的模样,青石板路让我想到一句话;“不经历时间怎么会被磨平棱角”,人生我感觉有点像这青石板路。

06.青石街道

07.被无数人踩得变形的青石老街

街道两边的木板墙经历几十上百年的风雨,也变成了如今老旧景象,白色的墙壁也已经被灰尘占领,失去了原本的白。

08.古镇老街建筑

09.老街古老建筑的残垣断壁

中国工农红军当年经过这里的时候写下了很多,当时的革命标语,也很被那个时候的居民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在新中国建立后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在列宁街有清代修建的四座石牌坊,红军当年在石牌坊上刻“列宁”保存至今。石牌坊造型都是三层斗拱,层层飞檐,古朴隽秀,尤为壮观。每坊额端分别镂雕有五龙捧圣、双凤朝阳等图案,其间浮雕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园雕桃园结义、三战吕布、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更有那精雕细镂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琴棋书画,更为赞绝。

10.列宁街石牌坊(共4座)

04民俗文化

石桥镇民俗风情纯厚。传统民俗文化有孔明灯、小丑剧、打花鼓、金钱板、抬花轿、踩高跷、烧火龙、翻山铰子等,其中“烧火龙”和“翻山铰子”已被确定为省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11.古镇历史文化民俗“烧火龙”

石桥火龙闹春已延续千年。整个活动从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时石桥是著名的旱码头,古石桥人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春节的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连续五夜,全镇及方圆百里十万群众烧火龙闹新春,因此石桥古镇素有“火龙之乡”美誉,

12.古镇历史文化民俗“翻山铰子”

“翻山”指舞动道具的方式,舞蹈表演击铰时,要挥动铰绳,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翻来覆去地打击而得名;“铰子”既是乐器,也是道具。

05结语

石桥古镇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镇,不管是古代民俗历史文化,还是“红色”文化都已经深深融入到古镇中。喜欢各种古镇且不知道这里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留下你的足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xc/30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