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
“军队的生活严肃、纪律性极强。退伍后,我仍想做点什么。”
///
在军队中,荣誉感与价值感是职业本身带来的,而退伍后,每个军人都得面对精神失落的问题。何处寻找新的价值源泉,何处能切实的帮助他人,成为新的课题。
李长清,42岁,今年是他进入蓝天救援队的第5年,而他的正职,是一份与救援毫不相关的文书类工作。极大的反差使他具有两面性,温柔与坚韧在日常生活中扎进土壤,共存共生。
20-21岁
3个身份、3种职业
将衣服一件件塞进背包,打扫完宿舍卫生,再叠一次豆腐块一样的被子,远远看一眼自己训练的军犬。
退伍那天,李长清看见热辣辣的阳光打在队友脸上,周围欢欣鼓舞,同吃同住同睡的大家都在笑。
▲李长清在军队宿舍
?受访者提供
不知是天气原因还是对家的思念,一声声“走了哦”在耳边清脆地响起,大家都很轻松。李长清挥挥手和队友告别,也正式和“军人”身份告别。
▲李长清与军队训犬
?受访者提供
年,刚满20岁的他回到达州。退伍后的他恍若一张白纸,面对未来,雾茫茫一片。虽是如此,但哪怕夹缝求生,也不甘愿在家“混吃等死”。
退伍后这一年,他开出租车、开串串店。直到成为事业单位的一员后,职业生涯才开始逐渐稳定下来。
?受访者提供
一年时间,三份工作,凝聚着命运的淬变,社会教他变成彻头彻尾的大人。之后他结婚、生子,在达州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时间无限分岔
但5·12始终是个起点
汶川地震那年,李长清31岁,5·12大地震成为他心头永远的伤口。在当时,他和所有人一样,在电视机的这头,远远观看远处的汶川:荒凉、冷清、残忍,但手无缚鸡之力。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想做点什么”的心在发酵,只等一个机会。
37岁,李长清视这一年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节点。通过妻子的介绍得知,自己在军队时的训犬能力有处可用,借此他加入蓝天救援队,开始另一种身份的生活。
▲李长清与蓝天救援队队友
?受访者提供
从只会训练军犬的退伍士兵,成长为已经拥有地震救援、绳索救援、医疗救援等资格证书的行动副队长,他用了5年时间。所有救援的背后,是一点点消失的存款、一张张累积的请假条、和一次次与家人不理解的对抗。
▲正接受救援培训
?受访者提供
时间流逝,人生无限分岔,但5·12始终是一个起点。“想做点什么”的初心,成为一股强大的驱动力,鞭策他继续往前走。
日常生活,实则暗潮汹涌。随时都有人离去,仿佛轻轻关上门,他是去听死者最后叹息的人。
桌上的请假条早已写好,必要时即拿即用。穿上队服,说一声“我走了哦”,他再次成为“战士”。
被蓝天救援队
所裹挟的生活
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员,平日里正常上班,看似波澜不惊,但长时间登陆的QQ随时准备接收突发事件。一有消息,便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安排队伍开始救援。
他已能轻车熟路的整理好领队人、队员、集合时间与集合地点。这缜密而快速的统筹规划能力,是李长清在一次次组队救援、一次次出紧急任务中练出来的。
▲QQ群内组织救援截图
?受访者提供
年5月22日,达城一晚发生“三连跳”,时间都在深夜。其中一男一女先后跳入河中,救援队当晚彻夜不眠。
他一直负责接听救援电话,一晚上3起,心里除了着急与惋惜,只能在群里迅速组织快反队前往救援。就这样,在睡觉的、在工作的、在陪伴家人的队员们,为了那个“万分之一”的几率,义不容辞的赶往现场。
▲5·22救援现场
?受访者提供
夜晚雾气一起,寒气直逼,身体发肤汗毛倒立。水下划船,不仅面临黑暗,人在哪个位置跳了?已经流到哪里去了?一连串的问号,大家一无所知。只能依靠模糊的信息,一处又一处的摸索、打捞。忍着困倦,与在场所有的其他救援队一同努力。所有人焦急的心揪在一起,等到打捞上来时,在场警察、救护车、救援队疲惫不堪,每个人身上又脏又臭,但那位女孩早已逝去。▲5·22救援现场
?受访者提供
李长清说:“蓝天救援队一年,最少都是30起的打捞”,最难受的就是与死者家属一同见证鲜活的人变成冰冷的尸骨。匆促而来的父母必须接受与自己日日夜夜相处、迸发着活力的孩子,忽然就没有温度,如同物品一样被装进袋子带走。
他回忆起一位19岁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帅。患有严重的抑郁。跳桥后,尸体在渡市浮起。等孩子回家的家长没等来敲门声,迎面即是死讯。
▲救援现场,与文内男孩无关
?受访者提供
但因为身体浸泡时间太长,早已面目全非。队员们与男孩家属一同赶到殡仪馆,男孩母亲看着已经冰冷的脸一口否认:“这不是我儿。”,只有旁边的父亲看了又看,缓缓地说:“好像,好像是我儿..”。
到了那个时间,“是连自己爹妈老汉都认不出来的。”李长清说。
虽然死亡本身便是冗杂生活的一部分,但随意拎出来一件,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我终于
不再是个旁观者
年,李长清在电视这头;年,李长清与队员一起,去往九寨沟地震现场,终于到了那头。
▲九寨沟地震现场
?受访者提供
与救援的兄弟们一起行走在山与山之间的缝隙,余震还没断,两旁的石头不断滑落,危险近在咫尺。地震发生的第四天凌晨,他无法入眠,在朋友圈发布灾区的图片,写下:“对不起,九寨沟!”
▲?受访者提供
如同一声叹息,致敬在地震中死去的四川同胞。
▲九寨沟地震现场
?受访者提供
李长清耿直豪爽,距离退伍22年,但心里还是个战士。用生死相交的热血,换来蓝天救援这一队的兄弟,性格如同阳光,热辣得让人忘却伤痕。
▲李长清与蓝天救援队队员
?受访者提供
在这支特殊的队伍中,绝望与希望都只有一线之隔。但有些时候,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曾跑过死神,救下绝望的人。
他们当中有退伍军人、生意人、出租车司机、公职人员···都默默为达城的救援,做出自己的努力。
▲蓝天救援队队员
?受访者提供
对于他们来说:“爱就是甘于消耗、敢于牺牲”。
END.
撰文:周琪维
图文版权所有,请勿擅用
转载请通过本公号后台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