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在哪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425.html
6月21日,重庆潼南区米心镇发生一起溺水悲剧。
据新京报报道,一群小学生相约到河滩玩耍。
期间,有一个小孩溺水了。旁边7名伙伴,前去一起搭救。
只是,不幸全部落水。
次日,救援队在湖里发现孩子遗体。
8个孩子,全部都没有了生命体征。
8个孩子,都是8条鲜活的生命。而在猝然离世之后,不知道又有多少父母,将崩溃欲绝。
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每到夏天,孩童溺亡的新闻,就会被频频曝出。
今年5月,四川达州2名初一学生,放学后,去河滩戏水。
两人溺水身亡。
还是在今年。中国新闻网发布消息,“云南文山1天内7名儿童溺水死亡”。
先是5名儿童,在水库游泳溺亡。
后又是2名儿童在水塘溺亡。
悲剧频频发生。
在安徽颍上县,有一个男孩玩耍落水。随后,2名女同学救人。
结局令人悲痛。
男孩没有救上来。三人均溺亡。
在安徽毫州,一个农村留守男孩,溺水身亡。
尸体打捞上来后,爷爷抱着他,泣不成声。
年,在陕西咸阳,一位妈妈带孩子去游泳。
妈妈在浅水区玩手机。
而就在她背后5米处,孩子溺水了。
脑袋起起伏伏,手臂拼死挣扎。生命危在旦夕!
监控显示,孩子足足挣扎了有3、4分钟。
但妈妈从未回头,一直在专注玩手机。
约一小时后,妈妈才意识到不对劲。只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5万名儿童意外死亡。
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孩子,占比近6成。
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威胁其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不是车祸,不是性侵,不是拐卖,而是溺水。
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说一下,关于溺水,我们有哪些错误常识。
首先,在影视剧里,女主角溺水一般是这样的。
双臂奋力拍打水面,并不断高喊:“救命!救命!”
但这只是影视。
现实生活中,溺水者往往都非常安静。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就跟玩水差不多。
在年的时候,有一个5岁的孩子,在游泳馆发生溺水。
孩子双手像划船一样,不断在水底滑动。脑袋一会上一会下,没有发出呼喊,就跟戏水差不多。
当时,小孩周围有很多成年人。
但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异常。都以为他是在戏水。
几分钟后,小孩失去意识。
不幸中的万幸是,在浮上水面后,有一女子发现异常。因为抢救及时,小孩幸免于难。
那么,为什么溺水的人,都会显得很安静呢?
因为溺水时,人会缺氧。
出于本能,他会滑动双手,奋力把脑袋露出水面,吸入空气。
他会眼神涣散,或闭眼。
脑袋努力后仰,张大嘴呼吸。
面部表情如图
双腿僵硬
只游不动
手会有爬楼梯的动作
动作如图
在溺水发生后,溺水者不超过5分钟,就失去意识。
如果这时还没有人救援。
再过5分钟,溺水者就会死亡。
这时,即使大难不死,捡回一条命,也可能会患有严重的脑损伤。
以上,才是溺水者可能出现的真实“溺水状态”。
厘清这些误区之后,再跟大家普及一些救人于溺水的常识。
一,看到别人溺水,如果你不是救生员,请不要随意往下跳。
不是劝你冷漠,而是尽可能避免不要的牺牲。
正确、安全做法如下。
先寻找杆子、绳子,或是较大的漂浮物。
然后,对着溺水者大喊几声。
为啥?
唤起对方注意。然后把杆子、漂浮物扔过去,进行救人。
如果万不得已,真要下水救人。
那么,你一定要从溺水者的背后靠近。托着他,使其头部露出水面,再划向岸。
切记,千万不要正面接近。
因为溺水的人,出于求生本能,会死死拽住任何能抓住的东西。一旦发生,情况极度危险。
二,不要倒立,要侧卧!
之前看过一个抢救溺水儿童的视频(非专业人士)。
孩子被救上岸后,已经完全失去意识。
这时,一个大人提起孩子,倒起来,头部朝下,不断击打背部。
这种“救人方法”很常见,尤其在农村。
他们目的是把孩子腹内的积水,倒出来,从而获救。
但我告诉你,这方法是错的!
这会使胃部积水倒流,又被溺水者误吸。情况更加危险。
正确做法分2种。
一种是溺水者还有呼吸。
先使其身体侧卧。
然后,盖上衣物,保暖避寒。
如果急救车马上到,等救援。
如果没有,医院。
溺水就是窒息,生死就在那么片刻。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溺水者已经失去心跳。
那么,赶快,立刻,先清除对方嘴、鼻腔内的污物。
紧接着,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具体动作如图
三,在孩子疑似溺水时,宁可错救,也不能见死不救
前面提到,孩子在溺水的时候,是悄无声息的。
无法大声呼救。
无法挥手示意。
更多只是,眼神呆滞,原地打转,双手滑动,脑袋一会前,一会后······
而我想说,如果大家在游泳池,或在河库里面,一旦看到孩子的情况不太对,与溺水特征有那么点像——
那么,马上去看看!
试着用手托一下他的头部。看他究竟是在戏水,还是溺水。
也许,你次的好心提醒,换来的都是次尴尬,次莫名其妙。
但是,万一,只要万一撞见,一桩人间惨祸就免于发生。
一个孩子得救,一个家庭也获救。不必像那8个溺亡孩子的父母,将在悔恨与泪水之中熬过余生。
如果可以,请大家帮忙多多“转发”。
让更多人知道溺水的真相,以及救援的正确操作。
只要有一个孩子,能因此免于1%溺亡风险,那么,我们的转发,便算值了。
作者:卓绝
资料来源:
微博视频《暑期防溺水应该怎么做?真正溺水并不像你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