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里是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公共新闻频道,推出的健康服务类节目----《问健康》,每周日中午的12:20,我们准时和大家见面,节目中,我们将带来全省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的最新动态以及权威专家的健康科普解读。
《健康快讯》
宜昌:首批15至17岁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近日,湖北武汉,宜昌、汉川、荆州等地有序对15至17岁未成年群体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宜昌奥体方舱新冠疫苗接种点,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登记、接种。
根据统一安排,7月底前,宜昌市15至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第一剂次接种将陆续展开,8月底前12至14岁人群开始第一剂次接种。
汉川:有序启动15至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医院疫苗接种点,从早上7点到中午12点,专门为15到17岁的高中学生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学生在家长或监护人充分阅读并现场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接受了新冠疫苗接种。
接种后,医护人员向学生提醒,接种后注意事项及第二针接种时间,随后学生在留观区留观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松滋:进校园开专场15至17岁人群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为了方便15-17岁未成年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松滋市在各高中校园内设置临时接种点,由学校统一通知、学生家长全程陪同,组织学生有序完成首针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松滋一中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医务人员正在为前来接种的学生讲解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学生们按照年级和班级排号,并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信息登记、确认以及疫苗接种。
临时接种点设有等待室、登记室、接种室和留观室。据了解,儿童青少年疫苗和成人疫苗的剂量、剂型相同,但在接种流程上,未成年人接种需要由家长或监护人陪同,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完成接种。
《乐博士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今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中国科学报》中指出,现在,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实际问题是食源性疾病,全世界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它造成的主要原因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呢?今天乐博士为您请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防护所营养与食品安全部张弛医师,给我们讲讲食源性疾病。张医师您好,欢迎您!
1、主持人:张医师,首先跟我们说说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张弛: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食源性疾病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食物中毒,也包括经食物传播的肠道性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食物过敏等。全球每年至少有6亿人罹患食源性疾病,即每10个人中就有1个因受污染的食物而患病,而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2~3亿人次发生食源性疾病。
2、主持人:“食物中毒”也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啊,食源性疾病有哪些种类呢?发病都有些什么典型症状?
张弛:请补充内容:如果按照致病因素进行分类,食源性疾病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化学性的,包括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重金属等;二是生物性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三是动植物性的,比如河豚鱼,一些有毒贝类和蘑菇等。主要是感染性和中毒性的症状,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发热。
3、主持人:食源性疾病这几大种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您首先跟我们说说化学性的食源性疾病:
张弛:这一类最主要的就是误食误用亚硝酸盐,我们知道亚硝酸盐一般是作为防腐剂使用的,但有些时候在农村地区或者一些工地食堂,往往由于一些管理上的疏忽或者使用者的大意把亚硝酸盐作为食盐来加工食物,因此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误服农药,主要可能是一些蔬菜和食物存放不当被农药污染或者是农药残留,还有就是误服甲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喝到假酒。
4、主持人:生物性的食源性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张弛:最常见的就是细菌性食物食源性疾病,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临床表现为头晕、发热、恶心、腹泻等。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5、主持人:动植物性的食源性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张弛:目前在我国最常见的就是毒蘑菇中毒,我省每年也会发生多起因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由于野生毒蘑菇的种类繁多,普通群众很难识别是否可以食用,而且有些野生蘑菇的毒性很大,食用后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建议大家珍爱生命,不要采摘野食用生蘑菇。
6、主持人:您刚才也说了,食源性疾病就是“吃出来的病”,比如说,我们吃坏肚子了,有的人可能自己吃点药缓一缓,如果说,食源性疾病我们不去及时治疗,会给我们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张弛:虽然很多食源性疾病可能对人体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某些致病原引起的特定疾病就不一定了,比如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孕妇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能引起胎儿感染甚至流产等严重后果;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中毒,会使人全身肌肉麻痹,甚至导致死亡。此外,食源性疾病给经济带来的严重损失同样不可估量,如医疗资源占用及费用、误工误学、劳动力丧失等。在贫困地区,还会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7、主持人:任何一种疾病,预防是关键,那么,对于食源性疾病,我们如何进行预防它的发生呢?
张弛:预防食源性疾病,建议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8、主持人: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五要点”呢?您具体地我们说说:
张弛:在保持清洁方面,要做到勤洗手、经常蒸煮消毒餐具和厨具,同时保持厨房环境清洁。在生熟分开方面,不仅要保障生熟食物分开,同时,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也要生熟分开。如何将食物彻底煮熟烧透?烹调食物的温度要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在烹饪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只鸡等时,如果用小火,就必须延长时间。食品再次食用也要彻底加热,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9、主持人:另外两点,我们如何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和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呢?
张弛:要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不要将温热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最好在放入冷冻层之前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还要做到不买、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另外,要定期清理冰箱。“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包装破损易造成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失去最佳食用价值。家庭自制食品在冰箱冷冻室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预包装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最好也不要超过3个月。先买的先吃,保存时间过长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最后,如何做到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呢?我们建议要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在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同时,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10、主持人:现在正值初夏之际,天气热且湿度大,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食物也易发生腐败变质,因此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五点外,要做到健康夏季饮食,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张弛: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要做到5不“贪”:
不要贪“简”,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安全和卫生。定型包装的食品一定要仔细查验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检查是否有鼓包胀罐现象。对于蔬菜,要彻底清洗后食用。
不要贪“凉”,夏季在室温下保存的食品不宜超过4个小时。婴幼儿的食品一定要现吃现做。冷饮虽好吃,但不能贪多,这样会稀释胃液,造成胃肠道正常菌群的紊乱,降低人体抵抗力,容易发生腹泻。
不要贪“剩”,绿叶蔬菜尽量不要隔夜后食用,因蔬菜煮熟后若放置过久,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明显增高。
不要贪“野”,切勿自行采摘或购买所谓的“野生蘑菇”,很多野生的蘑菇是有毒的,一般人很难辨认清楚,一旦中毒往往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
不要贪“生”,吃海鲜,要煮熟、炒熟或炸透后再吃,用开水焯、用醋拌和用酒醉的加工方法都是不安全的。
一、疫情防控。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呈扩散蔓延态势,国内局部地区仍时有本土确诊病例报告,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暑期防控仍要加强。
1.乘坐公共交通、乘电梯时要佩戴口罩。
2.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3.外出回家先洗手。
4.居家时要多开窗通风。
5.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行。
6.作息规律、加强锻炼、营养均衡。
二、预防传染病。夏天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以蚊媒传染病为主,其次是感染性腹泻,当然新冠疫情防护也不能懈怠。
1、预防蚊虫叮咬,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服,喷防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外出旅游尽量选择有空调或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3、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做好防蝇灭蝇。
4、市场购买的熟食和隔餐食品要加热煮透。
5、不吃“三无”食品,不吃未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或变质的食物。
6、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在密闭或人多的地方佩戴口罩,做好新冠疫情的个人防护。
《健康小贴士》
一、疫情防控。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呈扩散蔓延态势,国内局部地区仍时有本土确诊病例报告,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暑期防控仍要加强。
1.乘坐公共交通、乘电梯时要佩戴口罩。
2.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3.外出回家先洗手。
4.居家时要多开窗通风。
5.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行。
6.作息规律、加强锻炼、营养均衡。
二、预防传染病。夏天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以蚊媒传染病为主,其次是感染性腹泻,当然新冠疫情防护也不能懈怠。
1、预防蚊虫叮咬,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服,喷防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外出旅游尽量选择有空调或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3、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做好防蝇灭蝇。
4、市场购买的熟食和隔餐食品要加热煮透。
5、不吃“三无”食品,不吃未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或变质的食物。
6、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在密闭或人多的地方佩戴口罩,做好新冠疫情的个人防护。
实习编辑:郑欢
审查:查日松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