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讲述10年前,我亲历

达州晚报官微报道:

时间定格在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汶川特大地震在这一刻悄然发生。

大地震震惊中外,牵动亿万人心。顷刻,举国上下总动员,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灾区,目的就一个: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一场心系灾区的空前大救援大幕由此拉开。

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达州日报社紧急派出记者组成了“赴灾区特别报道组”深入灾区现场采访报道。特别报道组先后到青川、平武、什邡等特重灾区和广元、绵阳、德阳灾区采访,历时10天,行程公里。

10年后的今天,记者再次梳理了汶川大地震的采访进程,整理了赴灾区采访中的见闻,让我们共同回忆那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画面。

地震“黄了”达州史上最大招聘会

5·12汶川地震当天,达城正在进行一场盛况空前的万人就业招聘会,12日上午,我参加了招聘会开幕式,采访告一段落后,中午我回到了报社,稍事休息,下午还将继续采访。

下午2点多钟,正准备出家门,无意间,感觉到玻璃窗在沙沙作响。听到这个声音,以为又刮大风了,心想“怪了,晴朗的天气,咋就说变就变了?”我朝窗外看了看,发现窗外的树叶并没有动。正在一头雾水时,玻璃窗声音越来越响,动静越来越大。

我突然意识到,地震了!我忙拉开门就往楼下跑,边跑还大声喊叫:“地震了,地震了!”想提醒邻居们的注意。在跑下楼的过程中,透过报业大厦楼顶,看到中心广场的高层楼房在不停地摇晃。

惊心动魄那一刻过后,我又想到了还没有结束的招聘会采访,拿起电话了解招聘会进展,得到的答复是:因地震影响,接下来的招聘活动取消。一场精心准备的跨地区大型招聘活动因地震中断。

紧急赶赴广元

13日上午,我接到晚报值班领导转告的通知:“马上作好准备,和日报记者胡杨到广元去,具体出行时间和任务与市委办联系。”不敢怠慢,我马上和对方联系,对方只是说“12点出发,统一乘车”,后来,对方又通知中午1点半在达渝高速路口出发,随达州市援助灾区的救灾物资车队同行。

在达州晚报作记者多年,经历过无数次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采访,几乎每一次采访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般都不会超过两天,到广元采访,是跨地区采访,距离虽远一些,估计也不过三五天就回来。为了采访方便,尽量减少负重,我们只带了必要的采访设备和备用手机电池,连换洗衣服都没准备就出发了。

到了集结地,我们才明确了此行的目的:达州日报社的2名记者和达州电视台的4名记者共同组成的一个采访组,作为外援记者到广元市“人力支援”,接受广元日报和广元电视台的统一安排,协助进行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

记者分别乘大卡车前往,到达广元市已是第二天零点过了。当晚住宿广元市城区。

废墟上帐篷里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汽油到了20吨、粮食到了48吨、军用帐篷到了20顶、药物到了件、方便食品到了件、又到了5车……食品仅供县城和木鱼镇、官庄镇抢险人员3天。现在,灾区急需饮用水消毒杀菌的药物和检测器械。”14日上午10点多钟,采访组到达青川后,在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听到工作人员电话上向上级报告。

青川县城在5·12特大地震中,建筑物垮塌十分严重,县城几乎看不到一幢完好的房子,倒塌和已成危房的废墟前,武警、民兵和志愿者设立了警戒,防止有人进入出现意外,街面上除了执勤人员和过往的抢险救灾车辆,已成空城。

县政府就在进城不远的地方,地震已将部分办公楼震塌,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伤亡。政府大院地势平坦,除了空旷地带,还有花园、绿地,这原本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地震后,政府在办公楼前的空地上搭建了帐篷,帐篷内是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有人昼夜值班,全县的抗震救灾指导工作从这里发出。

县政府大院内,抗震指挥部还设立了医疗、物资、后勤、志愿者服务等救灾应急组织。我们到达青川时,全县好多个受灾乡镇公路断道不通,还停电,通讯中断。指挥部为应急救灾的需要,专门调来一台柴油发电机发电,这台发电机也仅能维系指挥部与上级的联系。

一到指挥部,编组时,我被安排到木鱼镇。木鱼镇距县城22公里。

分散采访后,车辆尤为紧张,正为乘车犯难时,打算到木鱼镇指导抗震救灾的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叫我上了他的车。在车上,李书记对我讲,大地震对青川的损害太大了,青川不仅与外界失去联系,在震后数天内,青川也是一个“不知名的次重灾区”。他说,县城震塌和震成危房的建筑物超过了80%,在地震初期“我们得到的捐助支持太少,媒体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qh/27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