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ldquo新rdquo生

季季有花、开窗见绿、

文化休闲长廊、邻里汇、有礼驿站……

无一不洋溢着有礼气息。

小区内是孩子们的奔跑嬉戏,

长廊下大人们唠唠家常,

热情的婆婆爷爷更是让小区

多了几丝别样的温柔……

走进现在的新锦苑,

很难想到这里之前竟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俯瞰新锦苑

安置小区改造,困难重重

位于凤西街道的新锦苑修建于年,是新锦片区集体回迁失地农民的安置房。以前小区没有安装大门,绿化面积少,雨天泥多、晴天灰大,群众几乎没有休闲场地;而人车混行、车辆乱停乱放、私拉乱接电瓶车充电线路、占用消防通道等不文明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为居民日常生活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小区大门改造前

小区大门改造后

“有时候过个路都要侧着身子……”一个个小问题酿成了小区居民们共同的“心病”,环境差,隐患多,大家相互抱怨,邻里间也不愿意再多交流。

文化长廊改造前

文化长廊改造后

回忆起曾经的新锦苑,新锦社区党委副书记王伦普感触颇多。“之前小区环境不好,群众又经常吵架,别说是改造整个小区了,就是在他们门前放个石头都难!”为顺利开展新锦苑改造工作,社区组织开展院坝会、入户宣传、专家宣讲,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老旧小区改造给居民带来的好处,经过多方努力,新锦苑整改工作终于在年4月顺利拉开序幕。

以“新”换“心”

“妹儿,你看小区好干净嘛!花多树多,坐起心里都多舒服,大变样啊……”谈及小区的变化,84岁徐正秀婆婆连声称好!“修了这么多休闲娱乐的地方,经常开展院坝会,重阳节还给我们摆了坝坝宴,热闹得很。”徐奶奶的满意溢于言表。

文化综合广场

86岁瞿代珍对于小区改造工作连连点赞,“我们现在小区和现在那些商品房没什么区别,现在每天中午吃了饭我们小区老年人就聚在一起聊天、转路,住着多开心。”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句句都离不开夸赞老旧小区改造的好处。

小区一角

长效管理有了新做法

改造后的新锦苑环境优美整洁、基础设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小区居民的习惯也在逐步改变,邻里关系更为融洽。如今小区内的大树、绿植都有党员干部、居民主动认领参与管理,每一棵绿植都挂上了印有领养人名字、电话的吊牌。责任制养护、区域化落实,互相监督,对于不文明行为的积极劝导,小区居民个个都在争做美好家园的守护者。“最美阳台”的评选活动更是激发了居民们为小区增光添彩的心,专门买了花草,把自家阳台进行了改造,“共建、共管、共享”长效机制逐步在新锦苑形成。

认领树木挂牌

非机动车整齐停放

小区一角

对于新锦苑的居民而言,幸福感的来源常常很具体。有地方停车了,空气清新了、线路理顺了、孩子可以在小区内开心玩耍了……这些点点滴滴的方便、舒心和美好,都是新锦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现所居之地即是他们温暖的港湾。

来源:达州之心通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qh/27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