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达州历史大事记3春秋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

楚庄王三年(公元前),庸国(治今湖北竹山县)趁楚国大饥,联合汉江流域的麋国(治今陕西白河)、百濮(治今湖南北部)、鱼国(治今奉节县白帝城)等楚之附属国起而反楚,连败楚军。楚联合秦、巴灭掉了庸联军,三分其地。巴子国功劳至伟,分得原属庸国的鱼邑和巫山、巫溪、奉节等地。楚共王元年(公元前),楚巴联姻结盟,先后称王。其时,巴子国辖今陕西南部、川东北(涪水以北)、重庆市、宜宾市、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区。

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初,巴楚联盟破裂,巴军攻楚。三月,楚迎战,败巴师于鄾(治今河南邓县南)。随后,巴以倾国之师再伐楚,败而西退。《华阳国志》载:“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治今合川县南五里),或治平都(治今丰都县奉节),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多在枳(今涪陵区)”。

楚悼王芈疑(公元前——前)时期,用吴起为相,不断向巴地及宕渠流域进逼,虎巴人四处逃散,楚的势力范围控制了今川东北领土。于是“明审法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战斗之士”《史记·吴启传》。楚乘势将部分芈姓疏远宗族人分封到宕渠水流域定居,还派兵镇守边关。十四年(公元前),悼王迁封公族芈姓宗人到宕渠土著(賨)人集居住地为芈姓宗子国,都城在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宗子国,设王、相、将等官职。古賨国所辖范围约今万源、城口、宣汉、达县、开江、渠县、大竹、邻水、广安、岳池、南江、巴中、通江、平昌、仪陇、营山、旺苍十七县。唐末,崔涂避乱飘泊于渠州,作《春日游冲相寺》诗道:“水流花谢本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称古“賨城”为“楚城”,亦可佐证历史上楚国的短期势力范围。

城坝遗址鸟瞰图

蜀汉賨人安汉候—王平

4.秦汉三国时期

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公元前),“蜀王封弟于汉中,号苴侯”(《华阳国志·蜀志》)。苴侯私下与蜀之世仇巴国交好,惹怒蜀王。九年(公元前),蜀王举兵伐苴侯,苴侯自葭萌(今广元市昭化镇)奔巴子国,求救于秦。同年秋,秦遣大夫张仪、司马错与都尉墨率军伐蜀。冬十月,蜀亡后,张仪又贪巴之富,移师东进。尔后,徙秦陇之地居民万余家充实巴蜀之地,从此结束了巴子国年的历史。同时,随巴、苴被秦所灭,楚之芈姓宗裔国——宗子(賨)国亦随之消亡。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载:“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其人,口岁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秦汉时期,“变宗为賨,是因一种赋税关系而改变”,故而楚宗子国被称为“古賨国”,其土著遗民亦被称为“賨民”或“賨人”。

更元十一年(公元前),惠文王推行分封与郡县制。在古賨国都城置宕渠县(治今渠县城坝),隶巴郡。当时,宕渠县辖今达州市、巴中市(不含今恩阳镇)二市和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与武胜、岳池二县南境、南充市营山、蓬安二县与广元市苍溪县东北部、旺苍县东南部、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及重庆市垫江(含今合川、铜粱、大足、潼南部分境地)、城口二县,面积5万平方公里。

秦统一巴蜀后,为巩固后方,积极东进,争霸关东六国,并对巴蜀百姓进行苛政暴虐,急政害民统治。昭襄王(公元前——前)时期,一支崇拜白虎的巴族人发生暴乱,转战于秦、蜀、巴、汉中四郡,死伤千余人。秦王招募勇士除患,给以万户封邑,赏金银布帛。嘉陵江流域賨人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用白竹弩于高楼射杀为害者(即镇压崇拜白虎的巴族人的反抗),平息了暴乱,受到秦王嘉奖。賨人不受封号,愿与秦订盟:减免賨人租赋,杀人可用钱抵死罪;秦人伤賨人,以黄龙酒一杯致歉,賨人侵秦人,以清酒一盅致歉。故賨人,得以与秦人享受同样安居乐业的待遇。

秦赢婴元年(公元前)十月,刘邦率楚军占领秦都咸阳。十一月,项羽率军后至咸阳,与刘邦分庭抗礼,打出“计功割地,分土而王”旗号,自立“西楚霸王”。为困锁刘邦,项羽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为汉王。同时,派章邯、董翳、司马欣三名秦军降将(亦称“三秦”)镇守关中,拒塞刘邦还兵关中之路。因偏处汉中的刘邦,一时不能向关中、关东、中原发展,只好向巴蜀扩展,派大将樊哙率军屯垦于今万源市固军坝、宣汉县将军坪、鹿子山、小城寨、铁矿山、霸王城(以御霸王者)、通江县得汉城和宣汉县峨城山等地。西汉二年(公元前),刘邦乘楚中矛盾,率汉军和嘉陵江、宕渠之地七姓(卢、朴、昝、鄂、庹、夕、龚)賨人10万兵马,北越秦岭出定“三秦”。平定“三秦”后,賨人思乡,不愿远征,賨人首领范目请求回归故里。“帝(刘邦)嘉其功而难伤其意,遂听还于巴”(《华阳国志·巴志》),朝廷免除参战七姓赋税,也减少了其他賨民的税收。

东汉建武十八年(42)二月,蜀郡守将史歆起兵反叛朝廷,进攻太守张穆,占据成都。宕渠县(今渠县)人杨伟组织数千人马举兵响应史歆。随后,朝廷派遣吴汉率广汉、巴、蜀三郡官兵万余人讨伐史歆,围成都百余日。秋七月,吴汉活捉史歆,斩其首。嗣后,又乘船沿江下至巴郡宕渠县,杨伟等人惶恐解散。吴汉捕杨伟诸将,诛杀二百余人,迁其降兵和数百家宕渠人口到南郡长沙定居。

明帝永平年(57——75)间,宕渠县人口万户以上,列为上等大县,县官为令。为宣扬汉朝威德与昌明,加强地方管治,于永元二年(90)分宕渠县东境置宣汉县(治今达州市通川区老城),分宕渠县北境置汉昌县(治今巴中市巴州区老城)。时宕渠、宣汉、汉昌三县隶益州巴郡。宕渠县时辖今渠县、营山、广安、邻水、大竹等地;宣汉县时辖今达州市境、城口及巴中市东北境;汉昌县时辖今巴中市境。

建光元年()四月,冯焕冤死狱中。汉安帝刘祜闻讯后,悲痛之极,赐钱十万安抚亲属,封其子冯绲为郎中,还在其家乡建立“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剌史冯使君神道”碑阙。

桓帝延熹五、六年(——),冯焕之子冯绲被朝廷拜为车骑将军后,带兵十万,赴南郡镇压“长沙蛮”“零陵蛮”与“武陵蛮”起事,斩首万余级,俘获十余万人。次年,皇帝恩准冯绲回巴郡宕渠县故里省亲。其间,冯绲目睹宕渠县城池(古賨国都城)破烂不堪,于是募款修茸古賨城,故又称其城为“车骑城”或“宕渠城”。

賨人冯焕阙

建安五年(),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天师(五斗米)道政权。“俗性剽勇”的板楯蛮早已成为天师道的信徒,《晋书·李特》道:“张鲁居汉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于是,巴西郡阎圃、王平(宕渠人),还有三夷(邑)侯杜濩、朴胡和袁约,板楯蛮李虎(宕渠人,李雄曾祖父)反叛益州,率领嘉陵江流域和宕渠流域板楯蛮(賨人)到汉中投靠张鲁。

建安二十年()正月,献帝刘协立曹操次女曹节为皇后。三月,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七月,张鲁见阳平关失守,潜逃巴西郡地。十一月,曹操占据汉中。十二月,曹操留驻军后班师北还洛阳。次年()春,曹将张郃率三万兵马从汉中出发,南越米仓山,经汉昌县(治今巴中市巴州区老城)进军宕渠县(今渠县)。刘备令巴西郡太守张飞率万余精卒阻击张郃南进,经恩阳河、蒙头铺(圴在今巴中市境内)一直追至宕渠寨、蒙头寨、荡石寨(均在今渠县境内)。相持五十余日后,张飞计破张郃军。张郃与麾下十余人从小道败退还南郑。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控制巴西郡后,鉴于战乱不断,又为拒曹入侵巴西郡前哨,于是分巴西郡东北部置宕渠郡(治今渠县城),封賨人上层人物为賨邑侯、封巴人上层人士为巴夷侯。时宕渠郡辖宕渠、宣汉、汉昌三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宕渠流域賨人,不堪地方豪强势力残酷压榨,背景离乡,纷纷逃至今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境地区。还有的賨人徙至关中、甘肃、陕南及汉江流域。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占据巴蜀后,政区建制仍沿汉制。并以宕渠县地势险恶和民俗天性劲勇而惧及难以驯服管理为由,强迫宕渠县板楯蛮卢、朴、昝、鄂、庹、夕、龚七姓人口向东南荒县(今湖南湘江、沅江一带)迁移。又以流、湘、沅(今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居民迁来宕渠水流域定居。

后主刘禅景耀六年()十一月末,曹营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剌史诸葛绪率三路军队进攻巴、蜀二郡,后主至邓艾军营投降。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曹魏分益州北境汉中、梓潼、广汉、涪陵、巴、巴西、巴东七郡置梁州(治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巴西郡之宕渠、宣汉、汉昌、阆中、安汉、垫江、南充国、西充国八县隶梁州。

文:高洪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qh/24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