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达州市近13万人摘掉穷帽子

到年,达州将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作为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忠勇节义、豪放包容的巴人后裔,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仅用一年时间就让近13万人摆脱贫穷。今年,我们继续向着希望迈进……

甩掉帽子

“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人都舒展多了!”年1月4日上午,大竹县牌坊乡土竹村1组村民李阳才乐呵呵地说。沐浴着新年的阳光,李阳才一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更大的希望。

今年35岁的李阳才患病多年,加上父亲又是残疾人,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去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李阳才饲养了10头生猪,当年就收入3.9万元。同时,他还享受到了小额贷款帮扶政策,在当地一家专业合作社入股5万元,年底就分红元。后来,大伙给李阳才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的家庭经营性支出2.9万元,一家三口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另外,他全家都参加了新农合,有了安全住房、生活用水、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全面达到了贫困户的退出标准。

像李阳才家一样,达州去年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都达到“1超6有”标准,实现精准脱贫。同时,全市年度计划退出的个贫困村均实现“1低5有”脱贫退出目标,脱贫攻坚工作圆满“交卷”!

这一张答卷,承载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每一行字符都体现着责任和担当。

庄严承诺

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也是达州市首批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脱贫”之年。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和严峻形势,市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一张答卷,就此铺展在巴渠大地。解答好这张试卷,首先是“立题”要准,而“准”就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摸实情,明重点。

市委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提出“用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和县域发展全局”理念,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作战总纲。

市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锁定决胜目标,强化统筹落实,精准扶贫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小康!”年,先后三次召开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层层签定《脱贫攻坚责任书》,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周密部署。

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建立起党委政府一把手“双组长”制,成立17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抽调名业务骨干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领导包村、部门帮扶、工作组指导、党员干部联户”的网格体系,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部覆盖,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其中4名正县级干部挂任乡镇党委书记、15名副县级干部挂任党委副书记……最强的人力物力,全部集结脱贫攻坚第一线,形成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党群同心

“虽属严冬,天寒地冻。杨家坪村却机器轰鸣,人欢马叫,脱贫攻坚战犹酣。贫困户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创业搞发展的积极性日渐高涨……”这是一位网友在“四川民声在线”的留言,感谢万源市罗文镇杨家坪村“第一书记”潘光玉带给村里的发展变化。

今年53岁的潘光玉已是“奶奶级”干部了,但她硬是放弃清闲日子,在年从万源市发改局机关工会主席的岗位上,来到偏远高寒的杨家坪村帮助乡亲们脱贫奔康。在她的带领下,杨家坪村短时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员牵着手,群众跟着走。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竹县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带头讲学习比眼界、讲执行比效率、讲责任比担当、讲奉献比作为、讲正派比操守,实施先富党员带动致富、贫困党员脱贫示范、机关党员联系帮扶“三大行动”。全县个农村党组织,设立各类“党员示范岗”个,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户和城镇低保户户,整合涉农部门扶贫资金万元,实施种养业、农产品加工等“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70个。

基层堡垒

基层组织是脱贫攻坚战场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始终是脱贫攻坚战斗一线中的“尖兵”。在乡村田野,在农家院坝,在果园农场,广大脱贫干部书写着忠诚担当,也抒写着感人故事。

经开区斌郎乡基层干部吴中友,为帮助当地发展香椿产业一年来瘦了十多斤,硬是让过去的穷山沟成了如今的“聚宝盆”。宣汉县桃花乡党委书记吴小秋敢啃“硬骨头”,被安排到这个一度“软懒散”的落后乡后,迅速在全乡启动“结对认亲扶贫济困”活动,汇聚起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开江县扶贫移民局“老黄牛”陈泽胜身患疾病,但仍然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经手扶贫项目资金2亿多元,硬是没出现一分钱的差错……

“病急可别乱投医,分级诊疗不能急。先找村医问一问,不行再到镇上去……”在通川区碑庙镇石笋村贫困户刘得才家的堂屋墙上,一张《健康扶贫歌》海报十分醒目,歌词虽然简单,却涵盖了扶贫医疗政策、正确的卫生习惯、如何选择就医等内容,让群众一目了然。

在脱贫攻坚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像这样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很多!

巧解难题

贫困群众大都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方式传统落后,如何破除沿袭千年的贫困顽疾,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巧解难题是关键。

脱贫攻坚的鏖战中,达州敢于突破,奋勇争先,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地方样本”。全市制定出台了《超常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八条措施》,探索实施“10+N”专项行动,落实“10+7”扶贫方案,创新“5+1”帮扶机制,率先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帮扶活动;实施连片带动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解决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户脱贫致富问题;大力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新村四区合一建设,建立精准扶贫倒逼工作机制……

渠县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大喇叭”,开通手机APP线上线下服务群众,实施“农村党建电商扶贫”计划等,不断提高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扶贫工作的新路子。

宣汉县圣水村积极引进工商资本,首创农村按揭房模式,解决了户村民的安全住房问题,受到《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级媒体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qh/24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