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0日,新时代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举行。大竹县推送的《村级纪检监察统派统管,推动监督执纪直抵“神经末梢》被评为“十佳案例”。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理主任王新亭受邀参加会议并领奖。
▲十佳案例获奖单位上台领奖
今年,大竹县纪委监委针对当前村级监督队伍年龄老、文化低,“熟人社会”监督意愿缺乏、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协同不足、基层微腐败易发多发等问题,试点探索村级监督“统派统管”机制,有效激活了村级监督的“神经末梢”。“统派”明人员。从乡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户籍在村(社区)的干部中统一选派优秀年轻同志到村(社区)担任纪检员,并实行派出纪检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一肩挑”。设立纪检监察工作站,统筹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力量,以优化队伍结构促进监督能力提升。“提级”定职责。由乡镇纪委统筹,将村(社区)分成3至5个协作区,1名乡镇纪委委员分别联系1个协作区,明确村级纪检监察站职能和下派村级纪检员工作职责。每月派发监督清单,以协作区为单位定期统筹开展交叉指导、联合驻点、抽查核查,变同级监督为提级监督,提升监督工作靶向性和规范性。“统管”保质效。细化村级纪检员工作量化指标,实行乡镇统一考核管理,建立述职述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倒逼村级监督干部主动履职。试点以来,派出纪检员累计参与监督86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7个,发出监督提醒函8份,监督督办函6份,约谈提醒1人。同时通过“院坝倡廉”和“公开晒廉”方式,定期评赛、公开反馈,提高群众参与率与满意度,28个试点村(社区)信访量同比下降70%。
▲图为奖证和奖杯
研讨会当天,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叶民充分肯定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探索推行村级纪检监察“人员统派、工作统管”新模式,变同级监督为提级监督,将监督做到群众身边,是村级监督制度化的有益尝试,值得在各地推广。
▲图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叶民点评照片据悉,新时代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讨会由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纪委省监委宣传部、湖州市纪委市监委主办,安吉县纪委县监委、反腐败导刊杂志社承办,旨在梳理总结全国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成功经验,展示清廉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亮点和特色成果。今年6月至8月,组委会面向全国征集到15个省市区余篇优秀经验做法和成果案例。组委会邀请国内知名廉政研究专家组成评审团,从创新程度、典型程度、实效程度、持续程度、推广程度5个维度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十佳案例10个、优秀案例10个及提名奖案例30个。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