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跨越达州民俗从民间艺术到国家非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齐格隆咚呛咚呛

《城市新跨越》又跟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们依旧领略达州风采。

达州有着三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和“三汇彩亭”“汉阙”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感受这些特别的民俗文化。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是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它起源于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了一种劳动山歌,被称为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现在流传在四川省唯一的土家家族聚集地达州宣汉县央广记者采访“薅草锣鼓”传承人▲薅草锣鼓的唱词均属口头创作,见好夸好,以物及人。对不合正理的、偷奸耍滑的,出工不出力的或调侃,或规劝,或打趣,或逗乐。除即兴之外,也有唱秦香莲的,骂陈世美的,说岳飞的,斥秦桧的。给大家附一段唱词,大家感受一下。齐格隆咚呛咚呛嘿,30斤的鲤鱼,40斤的鳃,困在潭里不起来,众位歌师掌个劲,一个号子拉起来哟齐格隆咚呛咚呛内容丰富多样,但唱词的一头一尾却有固定的内容,唱词中往往夹有大量说白快板,每唱完一板,和以锣鼓。大家点击下方的音频,一听便知其中究竟。点击下方“音频”感受达州民俗汉阙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堪称国宝级文物。全国仅存29处汉阙,达州就有6处7尊,占全国汉阙的四分之一,因此达州被命名为“中国汉阙之乡”。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三汇彩亭三汇彩亭是达州渠县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的汉族民间艺术,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颇富特色,是川东地区汉族民间艺术瑰宝。渠县三汇彩亭会是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内容,每年农历3月16日至18日在三汇镇街道和码头进行表演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看彩亭为主要内容,连续三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赛似过年。据小编了解,从筹划、设计、到正式抬彩亭,需组织者、设计者、工匠艺人及其他人员为此忙碌1个月时间。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中心,竖立一根经过特殊锻打的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曲折有致,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层叠3-5层,通高8-10米。"四人舁之以行,游曳大街,游乐码头",6名脚夫齐步慢行,亭上儿童舞袖摆手,翻转滚动,其宽松的服饰掩住支架,凸显"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亭子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观众牵魂撩魄,惊叹不已。港澳君也在这里精心整理了一份三汇彩亭的视频送给大家想跟着我们玩转达州吗?敬请留意10月19日大型直播《城市新跨越》巴风賨韵通达之州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之声达州市委宣传部

达州市广播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记者站

香港电台普通话台联合直播《城市新跨越》重头戏来了!港澳君准备了大大的红包送给大家!!what?怎么抢?首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ushizx.com/dzsjj/25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